唐诗中的镜子意象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子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在历代作品中都可见其踪迹。在《全唐诗》中,镜子意象大量地出现在诗歌里。唐诗中的镜子意象与唐代文人的自我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镜子意象研究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唐诗中镜子有一定社会功能,镜子除了一般的映照之外,还可以用来作为装饰品,无论是个人的装饰还是家具的装饰。有时还可以成为交际,赠别之物。镜子还反映了人的身份与地位,如盘龙镜代表尊贵与高尚。镜子成为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唐诗的宗教涵蕴赋予了镜子神异功能。在唐诗的道教涵蕴中,镜子成为了降妖镇邪、占卜预测之象征。照妖镜、镜卜、镜听等典故也山此而生。在唐诗的佛教涵蕴中,镜子成为人的精神与修养。本文从文人的自我意识,民俗与宗教几个角度,对唐诗中的镜意象作了一番梳理。总的来说,唐诗中的镜子呈现出纷繁复杂的意象形态,唐诗中的镜子意象研究开拓了唐诗研究发展的空间,是研究唐诗的一个创新领域。
其他文献
要知道“现代性”是什么,必须首先知道“现代”是什么。一般认为,现代与古代以文艺复兴为界线,伴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这些历史事件而产生。在文艺复兴以前,古代
企业专利战略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为获取及保持技术、市场优势,利用专利制度提供的法律、经济、政策等条件,对专利资产进行商业管理及综合运用的一种长
事业单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概念,它分布面广,涉及领域宽,人才资源密集,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定和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
唐朝统治的近三百年时间,特别是前半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固然为唐朝盛世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但是,统治者对待社会经济的态度及由
<正> 一个企业的产品在计划期市场上将处于何等地位,用户对该企业产品的需求是否会发生变化,变化的趋势是增加还是减少等等,是企业在制定经营决策和安排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的
<正>"第三者效果假说"(The Third-Person Effect Hypothesis)由戴维森(W.Phillips Davison)在其《传播的第三者效果》(1983年)一文中提出。其假设是,人们倾向于夸大和高估大
在文化产业的视角下,成功投融资的案例比比皆是,我国文化产业的投融资也在朝着多元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集结号》的无担保融资、"印象系列"的5000万成功融资、华谊兄弟的
考察媒介的演进历程我们会发现,媒介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在场交流的失落又重新回归的曲折过程,支配这一过程的动因是人类对自由充分交流的不懈追寻。从媒介发展演变的漫长历
随着中国汽车产量的与日俱增,汽车灯具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变化,车灯的快速发展能够改善驾驶环境,令驾驶变得更安全和更舒适。目前,各类灯具的技术已日趋成熟,投放各领域市场
岩体结构面优势分组是研究岩体力学性质与水力特性的基础,通常的分析方法是只根据产状进行划分。鉴于结构面其他特征对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影响,考虑结构面倾向、倾角、迹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