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要知道“现代性”是什么,必须首先知道“现代”是什么。一般认为,现代与古代以文艺复兴为界线,伴随着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本主义这些历史事件而产生。在文艺复兴以前,古代的、传统的做法、经验足人们行事的依据,宗教也为自然、社会、道德提供了合法性来源,人类并没有“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随着启蒙理性的高歌猛进,现代越来越具有价值上的优越性,它意味着进步、光明、高级,而古代则成了保守、落后的象征。“现代性”是以“现代”为基础的,它是西方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属性。它在经济层面、政治层面、社会生活层面、人的心理体验层面、思想文化层面都有不同于古代的表现。简单地说,现代性就是理性化,它崇尚本质主义、普遍主义,把对本质、规律的追求当作自己的使命。在理性的作用下,人类的主体力量日益高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它的客体,这造成了现代性主客二分的知行模式。处于现时代的国家不一定就具有现代性,现代性最早发生在西欧,对于众多后发型国家来说,它是一个舶来品。西方现代性在后发型国家必然受其传统文化、国情的影响,从而产生一种不同于西方现代性的新的样式。这就是现代性的共性和个性问题。由于人们对理性的错误使用,现代性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极权主义、生态问题、异化等一系列现代性危机;面对这些危机.后现代性对现代性提出了批判。它提倡非理性主义、差异化逻辑,反对理性至上和普遍主义。可它与现代性不是水火不相容的,它是现代性内部的一个“牛虻”,是现代性自我调整、改进的一个参照系。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发生的,属于后发外生型现代化。中国之所以不能内生出现代性,是由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中国的现代化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发生和发展的,这决定了我们可以利用世界历史中的现代性资源,发挥后发优势。为了避免西方早发现代性的危机,我们需要处理好至少四个方面的关系,即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现代化和西方化、系统和要素、个性与共性的关系,以保证现代化以一种优越于早期现代化的方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