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后期到五代(755—978)江淮地区的商业和商人研究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zmming12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史料方面,大量运用唐人诗文及笔记小说的记载,对于交通运输、城市和市场的盛衰变化、民间商业和商人等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在材料的引用上做了很多的考据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城市发展,以往多重视江淮城市的繁荣。本文则分析了由于灾荒、瘟疫和战争引发的城市的衰落。以扬州为例,连年战乱和漕路中断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提出其背后是整个淮南的衰落,江淮在上升发展中内部力量发生对比变化。 2.分析了草市等新兴市场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对于草市、亥市、早市、夜市之间的差异也做了比较。提出亥市之设立比起草市来,地点要荒僻一些。早市的规模和商品都有限制,而大城市中夜市的繁华不止表现出市场的变化,也反映了江淮城市的生活方式。 3.对于唐后期的物价波动有较全面的探讨,分别分析了战乱造成的米价的极端值,从战争和灾荒的角度分析了米价涨跌的幅度、持续时间和区域性,并提出米绢价格的不一致,以及唐后期米绢价格的相对稳定。对于当时的生活费用也做了一点尝试性的讨论。 4.关于当时朝廷依赖于江淮财赋的支持的问题,主要从江淮钱粮入手,提出在朝廷和江淮的不同立场上所看到的不同问题,辇东南以供西北的财赋供应提升了江淮的地位,也可能因此规定了当地以后的发展模式。 5.关于商人问题,由于以往研究多着重于其地位的变化,本文主要对商人群体作了分层分析,概括了不同层次的商人的特性。尤其是对大商人的探讨较为细致,并且以窦乂和郭七郎的事迹作为个案,对于商人的盛衰、从事的行业和特性了详细的分析。 6.从唐诗和笔记的记载具体分析了时人心目中的复杂多重的商人形象。 7.提出江淮地方“豪杰”势力的消失是由于原来集中于其身上的武力和财富发生了分离,大商人只拥有财富而拥有武力的人成为城市秩序的破坏者。
其他文献
通过对相关技术标准水平风荷载作用下的单层轻钢结构临建房屋结构骨架及整体分析,将有限元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保证有限元模型的准确性。使用经过验证的有限元建模方
“发冢”行为,是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发冢”的出发点,有的出自财产追求,有的出自复仇心理,还有其他复杂的因素。“发冢”是一组罪名,它有许多形式,包括与盗墓相关的活动,
历史时期,绍兴在水利事业上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从地广人稀的斥卤之地变为土地膏腴的鱼米之乡,其实就是水利建设的结果。 春秋于越时期对山麓、平原地区进行了零星的水利建设,围
摘 要:笔者从离子液体的基本类型以及特性出发,对离子液体在合成医药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这些分析和探讨对同行有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离子液体 合成医药 应用  目前,绿色合成的主要研究方向有4个,分别是:水合成、无溶剂合成、超临界流体技术以及离子液体,在医药合成工业上的应用前景非常的广泛。  一、离子液体的一般特性  离子液体属于液体或者熔融盐,其完全是由离子组成的。而我们平常所说的“室温离子液体
为研究碳纤维布约束型钢混凝土矩形短柱的轴心受压破坏机理和受力性能,对15个试件进行了轴向静力加载试验,考虑了碳纤维布层数和预压荷载水平两个参数。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
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以明清之际耶稣会士及其携来的西学、中国社会的三个阶层即下层百姓、士大夫、封建君主为研究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