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在史料方面,大量运用唐人诗文及笔记小说的记载,对于交通运输、城市和市场的盛衰变化、民间商业和商人等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和探讨。在材料的引用上做了很多的考据分析,本文的主要结论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于城市发展,以往多重视江淮城市的繁荣。本文则分析了由于灾荒、瘟疫和战争引发的城市的衰落。以扬州为例,连年战乱和漕路中断是其衰落的主要原因,提出其背后是整个淮南的衰落,江淮在上升发展中内部力量发生对比变化。
2.分析了草市等新兴市场的变化、特点和影响,对于草市、亥市、早市、夜市之间的差异也做了比较。提出亥市之设立比起草市来,地点要荒僻一些。早市的规模和商品都有限制,而大城市中夜市的繁华不止表现出市场的变化,也反映了江淮城市的生活方式。
3.对于唐后期的物价波动有较全面的探讨,分别分析了战乱造成的米价的极端值,从战争和灾荒的角度分析了米价涨跌的幅度、持续时间和区域性,并提出米绢价格的不一致,以及唐后期米绢价格的相对稳定。对于当时的生活费用也做了一点尝试性的讨论。
4.关于当时朝廷依赖于江淮财赋的支持的问题,主要从江淮钱粮入手,提出在朝廷和江淮的不同立场上所看到的不同问题,辇东南以供西北的财赋供应提升了江淮的地位,也可能因此规定了当地以后的发展模式。
5.关于商人问题,由于以往研究多着重于其地位的变化,本文主要对商人群体作了分层分析,概括了不同层次的商人的特性。尤其是对大商人的探讨较为细致,并且以窦乂和郭七郎的事迹作为个案,对于商人的盛衰、从事的行业和特性了详细的分析。
6.从唐诗和笔记的记载具体分析了时人心目中的复杂多重的商人形象。
7.提出江淮地方“豪杰”势力的消失是由于原来集中于其身上的武力和财富发生了分离,大商人只拥有财富而拥有武力的人成为城市秩序的破坏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