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型糖尿病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候分布规律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hipeng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我院肾病科2型糖尿病(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探讨该类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2型糖尿病肾脏疾病(T2DKD)患者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中西医结合诊治思路。方法:选取我院肾病科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参照糖尿病肾脏疾病(DKD)的诊断标准分为DKD组和NDKD组;搜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资料、生化物理指标[血压(BP)、体重指数(BMI)、血红蛋白(Hb)、糖化血红蛋白(GHb)、血清白蛋白(SAlb)、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SUA)、肾小球滤过率(e GFR)、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尿微量白蛋白(Um Alb)和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 h UTP)]及中医四诊信息;同时将有病理资料的T2DM合并肾脏疾病分为糖尿病肾病(DN)与非糖尿病肾病(NDN)两组,统计上述指标,得出T2DM合并肾脏疾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本研究共纳入了T2DM合并肾脏疾病的患者321例(DKD组:201例,NDKD组:120例),DKD患病率为62.6%,其中有明确肾活检病理诊断的患者56例(DN组:31例,NDN组:25例)。DN组包括2例DN+NDN的情况,分别为DN叠加膜性肾病和DN叠加微小病变性肾病和亚急性肾小管间质损伤;Ig A肾病(8,32.0%)和膜性肾病(8,32.0%)是NDN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其次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16.0%)。对321例患者进行性别和年龄的分析,结果显示:(1)DKD组男性(125例)/女性(76例)近似为1.6:1;NDKD组男性(59例)/女性(61例)近似为1:1。(2)DKD组的平均年龄为61.37±11.84,其中男性为60.26±11.67,女性为63.18±11.97;NDKD组平均年龄为61.12±12.11,男性为58.83±12.95,女性为63.33±10.92。2.临床特点2.1病史资料的特点DKD组和NDKD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持续时间、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和脂肪肝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糖尿病足、高血压和冠心病方面存在差异。DKD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高,糖尿病持续时间更长;而脂肪肝的患病率较NDKD组低。2.2生化物理指标的特点DKD组和NDKD组在收缩压(SBP)、Hb、SAlb、SCr、BUN、SUA、e GFR、Um Alb和24 h UTP指标存在显著差异(P<0.01)。DKD组SBP、SCr、BUN、SUA、Um Alb和24 h UTP水平偏高,而Hb、SAlb、e GFR水平偏低。2.3有病理资料的T2DM合并肾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2.3.1病史资料DN组和NDN组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显著比NDN组高。2.3.2生化物理指标DN组和NDN组在Hb、SCr和eGFR方面存在差异(P<0.05),DN组Hb和e GFR水平明显低于NDN组患者,而SCr水平明显高于NDN组患者。3.中医证候分布规律3.1 DKD组和NDKD组两组本虚证都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后是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DKD组与NDKD组相比,阴阳两虚证所占百分比较高,气阴两虚证所占百分比较低。两组标实证都以湿热证为主,其次为痰瘀证、水湿证和瘀证,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DKD组痰瘀证比例较NDKD组高,而湿热证比例不如NDKD组高。在DKD组中,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分别为水湿证、湿热证、痰瘀证、湿热证。在NDKD组中,上述本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依次为湿热证和痰瘀证、湿热证、湿热证、痰瘀证。3.2 DN组和NDN组两组本虚证的排序都为脾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DN组与NDN组相比,脾肾气虚证比例较高,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比例较低。DN组标实证所占百分比从高到低依次为痰瘀证、湿热证、水湿证和瘀证,NDN组为湿热证、水湿证、痰瘀证、瘀证,但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在DN组中,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分别为水湿证、湿热证、痰瘀证、湿热证和瘀证。在NDN组中,气阴两虚证、脾肾气虚证、阴阳两虚证最常见的标实证分别是湿热证、湿热证和痰瘀证。结论1我院肾病科DKD在T2DM合并肾脏疾病中的患病率为62.6%,IgA肾病和膜性肾病是NDN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 DKD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足、冠心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较NDKD患者高,糖尿病持续时间更长;SBP、SCr、BUN、SUA、Um Alb和24 h UTP,DKD患者偏高,而Hb、SAlb和e GFR则不如NDKD患者高。3 DN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偏高;Hb和eGFR明显低于NDN患者,而SCr明显高于NDN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Hb、e GFR、SCr是区别T2DM导致的肾脏疾病和非T2DM导致肾脏疾病更有价值的指标。4 DKD和NDKD患者本虚证都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后是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标实证都以湿热证为主,而后是痰瘀证、水湿证、瘀证。5 DN和NDN患者本虚证都以脾肾气虚证为主,而后是气阴两虚证、阴阳两虚证、阴虚燥热证。DN组标实证以痰瘀证为主,而后是湿热证、水湿证、瘀证;而NDN组则以湿热证为主,而后是水湿证,痰瘀证、瘀证。
其他文献
目的:1.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将中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证型的微观辨证实质,分子分型及相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差异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证型客观化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思路;2.观察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探索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局部高危前列腺癌
研究目的1、评价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了解清痰化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预测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纳入60例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保持原有西医常规治疗不变,治疗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清痰化瘀方,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0±3天。检
目的总结毛静远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特点,探索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1.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毛静远教授治疗有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探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证及用药特点。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S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探讨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疾病分型、原始细胞比例、IPSS-R积分、染色体及基因突变的关系,以期为MDS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明确诊断为MDS的患者,共112例,西医诊断分型标准依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方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本专业专家,根据调查所需设计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病史资料:姓名、年龄、登记号、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系统探讨糖尿病血糖波动中医证候类型及分布情况,确立其主要证候分布,为今后更好地指导血糖波动患者的中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对血糖波动各证候主要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及探讨各证候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为各证候的初步判定提供可能的客观化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MPD合并RH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合理治疗提供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中心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规律复诊且病情稳定的MPD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筛选RH患者,将患者分为RH组和非RH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
本文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调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情况,分析不同类型血脂异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在此研究的基础上,第二部分通过数据挖掘探究国医堂专家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组方规律。第二部分要点如下:目的: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宋平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甘油三酯血症的用药规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临床作为参考。方法:收集符合诊断及纳排标准的患者性别、年龄、化验、处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证型高血压病患者盐摄入量的差异;探究盐敏感相关基因与高血压病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10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住院,并符合纳排标准的高血压病患者82人,签署知情同意书,中医辨证分为肝火亢盛、痰浊内阻、阴虚阳亢、肾虚血瘀4型。所有患者均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留取24h尿,通过检测24h尿钠排泄量估算每日盐摄入量;采用TIANamp Swab D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