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

来源 :天津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wtz0x8u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维持性腹膜透析(MPD)患者合并难治性高血压(RH)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以期为MPD合并RH患者的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合理治疗提供有效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方法:选取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病科腹膜透析中心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规律复诊且病情稳定的MPD合并高血压患者,通过面对面问卷调查形式筛选RH患者,将患者分为RH组和非RH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相关实验室指标、原发病、合并疾病等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归纳总结患者中医四诊信息,分析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 MPD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本研究共收集MPD合并高血压患者509例,其中男性286例(56.2%),女性223例(43.8%),年龄59(50,67)岁,青年患者占总体68.8%;原发病以糖尿病肾病(38.1%)和慢性肾小球肾炎(35.0%)为多;合并冠心病257例(50.5%),合并心力衰竭161例(31.6%),合并脑卒中143例(28.1%)。152例患者(29.9%)诊断为RH,男性95例(62.5%),女性57例(37.5%),年龄50(42,61)岁,青年患者占136例(89.5%);原发病以慢性肾小球肾炎(41.4%)和糖尿病肾病(39.5%)为多;合并冠心病69例(45.4%),合并心力衰竭58例(38.2%),合并脑卒中42例(27.6%)。2 MPD合并RH患者危险因素分析RH组与非RH组患者在年龄、BMI、HGB、Scr、Na、CO2CP、Ca、P、GGT、ALP、CK、HDL-c、CHO、TG、残肾Kt/V、腹膜Kt/V、原发病、合并疾病、腹膜转运类型、CCI比较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年龄<60岁)、高BMI、高Scr、高Na、高CO2CP、高P、高CK、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腹膜转运类型为高平均转运、高CCI与MPD患者发生RH具有相关性(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龄(年龄<60岁)、高BMI、高Scr、高CCI、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MPD患者发生RH的危险因素(P<0.05)。并且RH与MPD患者发生心力衰竭具有相关性(P<0.05)。3 MPD合并RH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152例MPD合并RH患者本虚证以气虚证为主,占36.8%,其次为血虚证(22.4%),阳虚证(21.1%),阴虚证(19.7%);标实证以水湿证最多,占42.8%,其次为湿热证(28.3%),血瘀证(21.7%),溺毒证最少(7.2%)。随透析时间的延长,本虚证中阳虚证、血虚证和阴虚证以及标实证中血瘀证和溺毒证人数存在递增的趋势,水湿证在前期无上升趋势,后期存在上升趋势,而气虚证与湿热证不呈现递增的趋势。本虚证中RBC、HGB、BUN、ALB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RBC与HGB含量在血虚证中最低(P<0.05);BUN水平在血虚证中低于阴虚证和阳虚证(P<0.05);ALB水平在阳虚证中高于气虚证(P<0.05)。标实证中Ca、CK、CK-MB以及残肾Kt/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标实证之间比较,水湿证患者Ca水平低于血瘀证和溺毒证(P<0.05);血瘀证CK、CK-MB水平低于湿热证(P<0.05);湿热证残肾Kt/V高于水湿证和血瘀证(P<0.05)。结论:1低龄(年龄<60岁)、高BMI、高Scr、高CCI、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是MPD患者发生RH的危险因素。2 MPD合并RH患者中医辨证为本虚标实,随透析时间延长,阳虚证、血瘀证和溺毒证人数存在较明显的递增趋势。3实验室指标如RBC、HGB、BUN、ALB、Ca、CK、CK-MB以及残肾Kt/V与中医证型分布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1分析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比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中医证素分布特点及规律,术后西医指标差异性,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的相关性。2验证小骨窗开颅术后,运用中医证素与西医指标相关性进行中医辨证治疗的临床可靠性、实用性。方法:1选择高血压出血性中风患者,根据患者接受小骨窗或大骨瓣开颅术形成2组,对比得出小骨窗术后中医证素特点及规律;分析两组术后1天、3天、7天、14天的颅内压、GC
目的:既往研究显示,BDNF(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其高亲和力受体TrkB(Tropomyosin related kinase B,酪氨酸激酶B)在疼痛的形成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调控BDNF与TrkB能够缓解疼痛的发生发展。本研究运用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完全弗氏佐剂)诱导炎性痛小鼠模型,
嘎日迪-13味丸又名扎冲十三味丸,由诃子、制草乌、石菖蒲、木香、丁香、人工麝香、磁石(煅)、珊瑚(制)、甘草、肉豆蔻、珍珠(制)、沉香、禹粮土组成,主要功能祛风通窍、舒筋活血、安神消“协日乌素”。适用于各种脑血管病、偏瘫、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疼痛等,然而其化学成分和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课题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创新理论,以蒙药经典方剂扎冲十三味丸为研究对象,从化学物质组、体内成分、性味归属、网络药理学
目的:1.探讨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分子分型的关联性,将中医学理论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研究病与证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证型的微观辨证实质,分子分型及相关免疫组化表达情况的差异可能作为前列腺癌证型客观化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为局部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中西医结合诊治、预后判断等提供新思路;2.观察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演变与生化复发的关系,探索局部高危前列腺癌中医证型的变化规律,为指导局部高危前列腺癌
研究目的1、评价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2、了解清痰化瘀方对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3、预测清痰化瘀方治疗稳定性冠心病的网络药理学机制。研究方法1、门诊纳入60例稳定性冠心病痰热瘀结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保持原有西医常规治疗不变,治疗组在原有治疗方案不变的基础上加用清痰化瘀方,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0±3天。检
目的总结毛静远教授辨治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用药特点,探索核心处方的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方法1.本课题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毛静远教授治疗有效的阵发性心房颤动病例,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及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探讨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辨证及用药特点。2.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收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腹膜透析中心患者的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RF,Residual renal function)丢失的相关因素,提高对残余肾功能的认识和保护;通过对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了解腹膜透析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以期为中西医结合保护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提供思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目的:通过回顾MDS患者的临床资料,对MDS患者的中医证型进行研究,探讨其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程、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疾病分型、原始细胞比例、IPSS-R积分、染色体及基因突变的关系,以期为MDS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按照本研究的病例纳入标准选取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明确诊断为MDS的患者,共112例,西医诊断分型标准依
目的:通过分析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影响因素,筛选出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为今后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措施提供依据。并进一步观察疏肝健脾方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中医药治疗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患者提供参考。方法:第一部分: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并咨询本专业专家,根据调查所需设计一般信息调查表,收集患者的人口统计学资料及相关病史资料:姓名、年龄、登记号、联系电话、婚姻状况、文化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研究,系统探讨糖尿病血糖波动中医证候类型及分布情况,确立其主要证候分布,为今后更好地指导血糖波动患者的中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对血糖波动各证候主要检测指标进行比较及探讨各证候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为各证候的初步判定提供可能的客观化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20年7月至2021年3月期间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病房、天津市南开区中医医院、天津市中医药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