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隐喻是人们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但长期以来它仅仅被看成是一种修辞手段。与这种传统观点相反,语言学家莱考夫和约翰逊在其著作《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中指出:隐喻的实质是一种思维方式,语言中的隐喻只是隐喻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的概念大多是隐喻性的,而这些隐喻性的概念反映并决定了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和对相关的人与事物的理解。它们源自于我们的体验,而这种体验通常是通过文化传达的。莱考夫和约翰逊创造出两个新的词汇“概念隐喻”和“隐喻式表述”,分别用以指代深深根植于人们概念体系中的隐喻系统,及其语言表现形式。根据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的关于概念隐喻的理论,本文试图将对隐喻的应用研究扩展到商业领域。按照隐喻的“衍推”(指由隐喻引人联想到的一系列关系和概念),本文将《华人企业家精神》一书中的所有隐喻性表述归纳为五个基本概念隐喻:商业是战争,商业是生物,商业是旅行,商业是吃喝,商业是家庭。由于该书揭示了华人企业家的一般商业操作理念,而且作者是一个创作群体,因此其中所采用的隐喻在中国商业语境中颇具典型性及代表性。根据美国学者约翰·柯兰西的调查,美国商业语境中常用的概念隐喻则是:商业是旅行,商业是战争,商业是生物,商业是游戏或运动。通过比较可以发现,商务概念隐喻的选用中既存在普同性,又存在文化特定性。概念隐喻选择的差异意味着对待商业的态度的差异,因此找出这些差异的认知基础即文化根源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在探讨了不同的概念隐喻可能对商业操作带来的影响之后,从四个方面对两种语言中具有文化特定性的概念隐喻进行了文化根源的探索和比较,它们是:政治因素,经济因素,信仰及价值观,社会生活。通过对文化根源的研究,本文不但为隐喻的认知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而且帮助人们更全面地理解了文化、隐喻和语言教学的关系。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的结尾部分阐述了该研究对于英语教学和跨文化商务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