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锥谐振腔互注入合成光束的偏振特性研究

来源 :福州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chunyi19871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角锥棱镜可以补偿激光器增益介质的不均匀、其角向选模特性能抑制高阶模振荡改善光束质量、准相位共轭特性能补偿腔内相位畸变。角锥谐振腔的抗失谐特性使得角锥腔激光器能克服普通激光器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的缺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激光器研究者的关注。角锥的偏振特性,一方面会影响谐振腔的输出,例如降低电光调Q效率,增加损耗;另一方面又有利于相干合成。为了消除偏振特性影响或提高相干合成效率,需要精确的角锥偏振特性数据,用于偏振调控。目前仍然缺乏精确的静态角锥偏振特性实验数据。虽然采用镀膜方法理论上能实现角锥的保偏(偏振态不变),但该方法调控范围小、缺少合适的介质材料。为了克服这些问题,本课题通过研究偏振特性,设计以动态旋转波片为核心的偏振测量方案,测量了角锥偏振特性数据,提出以多波片为核心器件的双1/4波片单1/2波片(QHQ)保偏方案和去耦合相位幅度分离保偏方案。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围绕角锥的偏振特性,通过光线追迹法和Kronecker积得到角锥六个方向偏振转换Mueller矩阵。设计了静态波片测量和动态波片测量的实验方案,通过设置参数来测量角锥偏振特性Stokes参量。动态波片实验精度更高,误差为4.361%,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实验验证了理论。偏振特性实验数据可扩展角锥的应用,为下一步的保偏提供了基础。第二部分根据第一部分得到的角锥偏振转换矩阵,提出了 QHQ保偏方案和去耦合相位幅度分离保偏方案,理论论证了两种方案的可行性。QHQ方案适用于角锥六个回路,参数不固定,而去耦合方案参数固定只适用123、321方向。对于保偏方案的参数设置,用粒子群算法进行优化,得到了去耦合方案中1/2波片角度为6.84°。用基于Stokes参量的相位补偿器校准调节实验,调节了晶轴方向并确定了延迟量范围。对于两种方案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两种保偏方案理论与实验误差较小,可行性较高。第三部分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角锥谐振腔互注入电光调Q激光器。具体设计了聚光腔和激光器总体机械结构,选取合适的器材,完成激光器定制。仿真了角锥偏振特性带来的电光调Q损耗,结果表明保偏会减小水平和竖直方向附近线偏振光的损耗。初步测试了激光器性能,在0~180mJ能量范围稳定输出,发散角为1.5mrad,脉冲宽度约为25ns,输出TEM00基模高斯光,在军事、通信领域有应用潜力。
其他文献
道德决策(moral decision-making)是个体处于道德困境中面临多种可能行为选择时,依据社会规范并在自身道德价值结构指导下为各种行为途径赋予道德价值从而做出最终决策的过程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方面提炼学科育人价值,能量观念是物理观念的重要组成,对学生理解自然万物的能量关系意义深远。本研究在
光催化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有用的化学能,是有效解决当今社会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利用光催化技术来实现有机合成是光催化研究中的一个新兴领域。通过
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Glomalin-related soil protein,GRSP)的变化情况是评价和指示土壤碳(C)库动态变化和土壤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先前的研究证实了氮沉降和降水格局变化可在不同的方面对GRSP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基于GRSP在土壤C库中的重要地位,了解大气氮(N)沉降增加和降水格局变化背景下GRSP的变化机制对于阐明土壤C循环的驱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们对当前大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在全国13个省区市开展的行政公益诉讼试点工作已顺利结束,基本框架制度已经搭建完成。但是,行政公益诉讼作为一种新类型的诉讼,其制度设计仍处在不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信息过载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推荐系统是用于解决信息过载的有效途径,它用来给用户推荐可能感兴趣的事务。推荐算法是推荐系统的核心,它用于处理输入信
本课题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了基于非晶丝的表面磁场层析成像方法,针对涡流激励等时变信号,本文研究了时变场层析成像方法,其研究成果可用到无损检测、自动识别和医疗检测等诸多
为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抑制司法地方化,2015年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巡回法庭审理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出台,开启了我国司法系统发展的新篇章。迄今为止,最高人民法院共设置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和节假日制度不断完善,休闲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居民而言,城市公园是人们进行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
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已被认为是第二大流行的神经退行性疾病。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因素在帕金森病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已发现与帕金森病明确有关的致病基因有7个,而LRRK2基因突变,最有可能在典型晚期发病的帕金森病中起作用。LRRK2(Leucine rich repeat kinase 2)是由PARK8基因编码的一种蛋白激酶,最常见的LRRK2突变是在G2019S(GS)位点上。研究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