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陶瓷磨料水射铣削表面质量研究

来源 :江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mon_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陶瓷材料具有良好的理化稳定性和与生物组织的亲和性,但其具有的硬度高、脆性高、韧度低等特性,使得传统机械加工方法加工异型曲面等复杂零部件时,不仅工艺性差、成本高、效率低,并且易产生细小裂纹以及应力集中,降低了疲劳强度,影响了工件的综合性能和使用寿命。磨料水射流铣削是一种新型特种冷加工方法,具有加工柔性高、加工范围广、工件无热变形区等独特优势。因此,本文以磨料水射流加工理论为基础,从磨料水射流冲蚀性能、工艺参数对铣削表面形貌的影响、铣削深度与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的建立等方面展开对磨料水射流铣削生物陶瓷表面质量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磨料水射流工作原理及加工生物陶瓷机理研究。分析了磨料水射流的工作原理和射流结构,介绍了主要射流参数,以短管流体流动为基础构建水射流的冲击力模型,与磨料水射流对工件材料的冲击力作了对比,结合磨料水射流冲蚀实验,探究磨料水射流与工件材料的相互作用及材料破碎机理;2.磨料水射流冲蚀性能研究。通过Fluent数值模拟喷嘴系统内外流场,分析喷嘴内流场的流动特性与外流场中射流的结构、水和磨料的速度分布,并通过磨料水射流外流场冲蚀过程的数值模拟,分析冲蚀过程中射流及其中心线上的压力与速度分布及其衰减规律,建立射流中水的速度分布和磨料颗粒分布数学模型,进而得出磨料水射流外流场的能量分布数学模型,然后基于磨料水射流冲蚀生物陶瓷材料实验,分析压力和喷嘴距离不同参数对磨料水射流冲蚀孔径的影响,最后结合仿真结果综合分析磨料水射流的冲蚀性能,同时与纯水射流的冲蚀性能作了对比;3.磨料水射流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形貌的影响规律研究。研究射流压力、靶距、横移速度和进给量等工艺参数对单道与多道铣削形貌的影响,得出最大宽度、最大深度和半深宽度等变化规律,研究工艺参数对铣削不同平面形状的表面完整性的影响,得出对表面完整性的影响规律,进一步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平面铣削横移速度方向和进给量方向上表面粗糙度的影响;4.生物陶瓷材料的铣削深度与表面粗糙度模型的构建。以磨料水射流加工脆性材料去除模型为基础,并结合实验结果,探讨了磨料水射流铣削生物陶瓷的表面成形过程,基于工艺参数对单次铣削生物陶瓷宽度的影响规律,修正了最大单次铣削宽度模型,进而构建最大单次铣削深度数学模型,并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最大误差为-4.98%,利用响应面法进行了工艺参数优化,经回归分析得出横移速度x方向上表面粗糙度数学模型,模型优化后得到预测值Ra为3.14037μm,实验值为Ra3.22μm,误差为2.47%。
其他文献
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超弹性,因此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较广泛。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NiTi合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多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损失。硝基苯(NB)具有三致作用,被美国环保局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
燃煤电厂在制造清洁能源的同时,也消耗大量原煤和水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如粉煤灰、烟尘、SO2、NOx和废水。在燃煤电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模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关注,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模型常常会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因此研究环境白噪声对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随机分析技巧等相关知识讨论了随机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长期性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随机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相关背景意义以及本文所需要的一些预备知识
自体血管由于数量有限,会对人体造成二次损伤,在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人工血管被视作血管替代物,有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大口径(内直径>6 mm)人工血管在临床中已获得较好的使用
在处理复杂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提纯时,传统工业中有很大一部分工艺仍旧采用单反应段反应蒸馏塔进行目标产物的生产制造。而传统单反应段塔由于在设计上缺乏更多的自由度来进行
绿色设计制造作为一种新的设计理念,轻质结构和新轻型合金被广泛应用于结构设计制造中。在工程实际中,泡沫金属作为结构件通常与传统致密金属形成夹层结构被广泛应用,泡沫金
众所周知,NOx是引起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NOx对人类健康、生产生活、自然环境等造成严重的后果。我国政府在“十二五’期间明确提出了氮氧化物的总量控制目标。选择性
车轮是列车整车零件中,保障列车安全运输的关键部件之一,也是列车机车生产过程中技术含量较高的环节之一。脉冲电流处理技术作为一种绿色新技术,可以改善凝固组织。因此,以车
地震学家发现地震事件的发生并不是随机的、独立的,彼此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地震系统表现出一种复杂的网络动力学行为,有必要系统地从网络角度来研究地震现象,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