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层组装法改善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生物相容性

来源 :东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1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体血管由于数量有限,会对人体造成二次损伤,在临床使用中受到限制。人工血管被视作血管替代物,有极其宽广的应用空间。大口径(内直径>6 mm)人工血管在临床中已获得较好的使用成效,相较之下,小口径(内直径≤6 mm)人工血管因远期畅通率不佳,尚未取得较好移植效果。因而,本研究利用层层组装技术(LbL),在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SFF)表面,构建了再生丝素蛋白/壳聚糖(RSF/CHI)n多层膜,以期改善材料的生物相容性,为研发远期畅通的小口径人工血管提供思路。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运用层层组装技术,在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表面组建(RSF/CHI)n,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和接触角等测试,表征组装前后材料形貌、厚度、粗糙度及亲疏水性变化。(2)通过热重分析、拉伸、顶破与缝合强度实验,测试组装前后材料的热稳定性与力学性能变化。(3)通过体外细胞及血液实验,评价组装前后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结果与主要结论如下:(1)随着组装进行,组装膜厚度呈现线性增长,粗糙度先增大后减小,(RSF/CHI)8多层膜厚度为121 nm,粗糙度为56.9 nm。此外,材料表面接触角随最外层物质改变而呈现交替变化。实验结果表明,(RSF/CHI)n多层膜成功构建。(2)组装过程未对材料的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造成显著损伤。经(RSF/CHI)8组装后,材料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均满足实际要求。此外,所有样品的湿态强力值显著低于干态值(p<0.01),且均满足血管移植物的力学要求。(3)从组装4个(RSF/CHI)双层开始,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得到明显改善。组装(RSF/CHI)8,1天、3天、5天细胞增殖率分别为未组装材料的1.64、2.82和4.45倍。(RSF/CHI)8和(RSF/CHI)10试样的细胞增殖率、溶血率、血液凝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未组装和组装(RSF/CHI)8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溶血率分别为(0.72±0.22)%和(0.24±0.12)%。组装(RSF/CHI)8后,材料10 min和60 min的BCI值分别为0.45±0.03和0.34±0.04,呈现较为优异的抗凝血性。综上所述,通过层层组装技术,不会影响丝素纤维人工血管材料的基本性能,同时能改善材料表面的生物相容性,促进内皮细胞粘附,降低溶血率,起到抗凝血效果。但本课题生物相容性评价实验局限于体外培养,在动态模拟和动物实验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其他文献
Rota-Baxter代数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源于Baxter在概率论中对波动理论的积分方程的代数研究.Rota-Baxter代数在代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引起诸多数学家的兴趣.Rota-Baxter代数
钢渣作为炼钢废弃物,产量巨大,含有多种有价元素,经处理后可应用于各个行业,经济价值可观。但是钢渣较差的安定性和易磨性限制了它的应用,故在回收前需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改
非晶合金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短程有序和长程无序的原子结构,而且没有传统晶体材料位错、晶界等缺陷,使其具有不同于传统晶体金属材料的优异特点,如高硬度、高强度、耐磨、
高能效铣刀在高速、断续铣削过程中,切削刃在工件上切入切出对刀齿形成明显的冲击作用,铣刀应力场分布的不均匀性显著增加,引起铣刀刀齿产生局部性损伤,铣刀组件内部载荷的传
本研究利用高钛渣研制一种力学性能和热工性能较好的高钛渣混凝土空心砌块。高钛渣是攀钢集团冶炼钒钛磁铁矿时产生的高炉熔渣在空气中自然冷却或热泼形成的一种致密矿渣,该
洛克沙胂(Roxarsone)作为一种含砷饲料制剂,近年来被大量应用于我国的畜禽养殖中。洛克沙胂在畜禽体内几乎不发生降解,会经由粪肥施用或养殖污水进入环境。洛克沙胂在环境中
近等原子比NiTi合金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良好的抗腐蚀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具有独特的形状记忆性能和超弹性,因此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较广泛。但是临床应用中发现,NiTi合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地下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多年来,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造成了重大损失。硝基苯(NB)具有三致作用,被美国环保局列为“环境优先控制有毒有机污染物
燃煤电厂在制造清洁能源的同时,也消耗大量原煤和水资源,产生了大量的污染物,如粉煤灰、烟尘、SO2、NOx和废水。在燃煤电厂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是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效率、减少
近年来,抗生素耐药性模型被越来越多的学者研究和关注,然而,在现实环境中抗生素耐药性模型常常会受到各种随机因素的干扰.因此研究环境白噪声对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动力学性质产生怎样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将运用随机过程、随机微分方程理论和随机分析技巧等相关知识讨论了随机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长期性行为.具体研究内容如下:第一章主要介绍了随机抗生素耐药性模型的相关背景意义以及本文所需要的一些预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