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偏振测量的云粒子探测系统的标定及实验研究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vmg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载云粒子观测是云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人们通过相关的机载探测仪器对冷云中的冰晶粒子进行观测和记录,能够获取到粒子的计数信息和部分形状资料,但无法观测和记录到粒子从发生到发展这一过程。因此,对云(特别是冷云)中小冰晶探测的研究可以从原理、方法以及仪器等方面入手,建立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帮助人们深入了解云内的微物理变化过程和机制。云粒子探测系统的标定是否准确也决定了其获取的测量数据的有效性以及在云降水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等研究的适用性。本文将介绍一套基于偏振的机载云粒子探测系统,结合T矩阵和离散偶极子近似法对非球形粒子散射特性的模拟进行系统标定和实测分析,为解决目前冰晶在云物理和云辐射中认识的难题提供参考。模拟了小尺度范围内粒子有效半径、横纵比等形状因子与不同形态粒子的相函数及等效Mie散射误差的变化规律和形状因子对粒子散射截面和退偏等散射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粒子形状对散射能量空间分布影响较大,粒子散射特性与横纵比密切相关,其会影响散射相函数的振荡频率和振幅。粒子的等效Mie散射误差随着等效半径的变化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单调变化关系。椭球形、圆柱形和球形粒子的退偏存在数个量级的差距,球形粒子的退偏接近于零,可以通过退偏大小来分辨球形与非球形粒子。云粒子的相态信息有利于提高散射式云粒子探测器的测量精度。基于偏振探测,建立了可同时探测粒子散射的前向(4°~14°)散射能量和后向(176°~146°)散射退偏的云粒子探测系统,可用于探测50μm以内的云粒子尺寸和相态。利用固定尺寸为30μm的圆孔光阑对系统的景深进行探测,进一步确定探测敏感区域。使用固定尺寸分别为2μm,20μm和40μm的标准粒子对系统进行标定,获得探测系统对标准粒子的响应曲线。根据不同能量下标准粒子与云滴粒子之间的对应关系,获得系统对云滴粒子的响应曲线。使用离散偶极子近似法对典型的非球形粒子进行散射特性模拟,结合实验数据,表明该探测系统具有一定的非球形粒子探测能力,可用于云粒子的偏振探测。
其他文献
初级中学学生正处在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心理以及性格还未定型,自制能力较差,主动体育锻炼意识薄弱。为保证农村寄宿制初级中学的学生在校生活健康有序,帮助学校在体育锻炼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故而开展本文研究。力求找出学校体育环境上的不足并给出改进意见,通过对体育环境的改善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重视,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塑造健全人格。论文主要采取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采取分
吲哚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多种药物分子、天然产物、染料及功能材料中的杂环类生物碱。由于其自身优异的化学活性和广泛的应用价值,近几十年来,通过吲哚酮类化
喀斯特地区由于二元结构的复杂性,在经历降水→地表水→地下水(泉水)→地表水→水蒸汽这一复杂的水循环过程中,常伴随伏流、落水洞等地质地貌现象,地表水和地下水之间相互转换
论文以聚醚型聚氨酯纤维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氯水老化实验,再进行结构与性能测试,全面地探讨聚氨酯纤维的氯水老化行为,从而为制备抗氯聚氨酯纤维提供理论基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日益增大。太阳能作为一种无污染、可再生的清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愈发受到公众的关注。光照短期波动和周期性变化引起的光
自人类蛋白质组计划开展以来,高精度质谱仪在生物学研究中的普及日渐广泛,越来越多生物学研究应用到蛋白质组学的相关技术。传统的蛋白质组分析策略采用限制性酶解的方法令蛋
野樱莓是一种原产于欧洲的野生浆果,其果实富含花色苷,我国于近年引进并主要种植在东北地区,但目前与野樱莓相关的产品较少,新型的野樱莓产品亟待开发。乳酸菌发酵是改善原料
对城市形态进行研究是引导城市健康发展的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对1949年以来西安明城区内七贤庄地段形态的演变阶段、特征、问题和动力机制等方面的探索,寻求城市形态演变与内城
配位聚合物(Coordination Polymers,CPs)是由无机金属中心与有机功能连接体通过配位键连接形成的新型杂化晶态材料。配位聚合物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和可调的功能特性,使其在药物
近年来,极端天气事件发生频率增加,强度不断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空气储存水汽的能力会相应增加,而水汽增多引发水分循环发生变异。水分循环变异对江淮地区极端降水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