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随着祝融号成功在火星登陆,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了火星探测的序幕。作为在探测计划中携带仪器设备的星球车,它的稳定性,车轮滑转率,能量利用率等各个指标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前星球车运动控制方式有牵引力控制,滑转率控制,等速控制等方式,但星球车传动比大,力控方式会导致损耗比较大。同时由于地形和地面介质的复杂性,实时监测土壤机械性能来判断最佳滑转率并不容易。等速控制会增加车轮的滑转和整车的功耗。针对此问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祝融号成功在火星登陆,意味着我国正式开启了火星探测的序幕。作为在探测计划中携带仪器设备的星球车,它的稳定性,车轮滑转率,能量利用率等各个指标都需要达到一定的要求。目前星球车运动控制方式有牵引力控制,滑转率控制,等速控制等方式,但星球车传动比大,力控方式会导致损耗比较大。同时由于地形和地面介质的复杂性,实时监测土壤机械性能来判断最佳滑转率并不容易。等速控制会增加车轮的滑转和整车的功耗。针对此问题,本文对星球车的运动协调控制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为研究轮速协调控制,需确定星球车在任意时刻下的悬架姿态以及轮地接触角。因而,提出了一种基于地形和车体约束下星球车姿态的估计方法,该方法是以摇臂转向架式六轮星球车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正运动学坐标变换构建了从车体到车轮的变换矩阵。通过轮下接近点搜索确定了轮地接触点,并利用非线性多目标优化的方法求解相应的星球车悬架位姿。在考虑车体侧倾以及大坡度地形等条件下,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提高了优化的准确性和快速性。利用差分的方法估计了悬架角速度,以及轮地接触角。通过离散和连续地形下的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为了降低星球车在行进过程中的滑转率和能量损耗,提高车体在崎岖地形上的运动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恒定车体速度的轮速协调控制分配方式,该方法通过运动学建立了从车体到车轮速度的分配原则,实现对各车轮轮速的实时协调调节。通过联合仿真的方式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为确定协调控制算法在星球车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将激光雷达与星球车相结合,把地形点云的采集和处理作为算法的输入,在仿真和实验中验证了轮速协调算法能够在崎岖地形下能有效调节车轮轮速,在降低滑转率的同时降低耗能,避免车轮间的内力,有效的提高星球车的运动性能。
其他文献
当前航空领域正逐渐向着电气化发展,用高效环保的电推进系统代替传统的燃气轮机推进系统是当前航空领域的重点话题。研究新型飞行器电推进电机有利于拓宽飞行器电推进电机的结构选择,加快航空领域产品的电气化进程。本文为提高飞行器电推进驱动系统的性能,对具有高容错性和高功率密度潜力的模块化定子永磁同步电机在电磁和温升等方面进行研究。首先,确定了飞行器电推进电机的基本尺寸结构,提出了定子模块化的约束和方法,对比了
火星上复杂的地形降低了火星车探测的速度,使其移动缓慢甚至可能陷入沙坑中。火星无人机可以在空中观察周围环境,帮助火星车规划出最快最安全的路线,使其更有效地探测火星表面。在众多种类的无人机中,旋翼无人机可以在任意位置垂直起降,且不受地形的影响。旋翼无人机的桨叶,是与空气互相作用而产生气动力的部件,其结构是影响气动力特性的关键因素。然而,稀薄寒冷的火星大气会增加火星旋翼无人机桨叶消耗的功率,减少其产生的
随着空间探测活动的蓬勃发展,在轨卫星的数量与日俱增,同时也导致太空中失效的卫星越来越多;此外废弃的卫星或探测器还可能会产生碎片垃圾;大部分航天器达到预期寿命时,其有效载荷仍然能够继续工作,如果能够对其进行在轨维修或燃料加注,就可以大大延长航天器的使用寿命。本文设计了一种变胞串并联式空间抓捕机构,对其具体结构进行了详细设计,为了保证能够实现稳定、准确的抓捕功能,设计了相对应的轨迹规划方法以及控制算法
我国的遥感卫星技术和遥感信息应用能力在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为了在今后更好地应用遥感技术,提升遥感卫星能力,则需要了解现有遥感信息的不足和遥感卫星的能力短板,从而在卫星方案设计,在轨卫星资源分配和任务调度方面做到有的放矢。因此作为量化装备能力的效能评估方法对多星组成的遥感卫星体系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研究了遥感卫星系统效能评估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于执行区域观测任务的遥感卫
本课题以行星全剖面探测技术预先研究为背景。以实现行星高层大气-表层大气-星壤-水冰全剖面探测为目标,针对探测器的制动减速和热防护,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有大气行星的、下降全程无作动的单级裙式展开气动减速与热防护方案。该方案以结构自适应代替控制系统,以流场驱动的自旋离心作用代替作动装置,以受拉的薄壳代替受复杂应力作用的传统结构,实现一种系统简洁、轻量化的自适应展开增阻方法。针对行星全剖面穿探任务需求和科学
月壤水冰的导热特性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准确测量其导热特性可能为确定是否含有水冰及判断水冰含量提供一种可行的方法。采样返回可能会改变样品的自然状态,而原位接触式探测具有低成本、低样品扰动的特点,其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本课题以未来深空探测任务中月球南极永久阴影区月壤水冰探测任务为背景,面向月壤水冰原位触探需求,提出了一种导热特性的测量方法。该测量方法以多个圆锥构型探针作为热学传感载体,通过主动加热及被
航空发动机作为先进装备的典型代表,致力于向高效率、高推重比方向发展。硅基陶瓷凭借着优异的高温性能成为了新一代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候选材料,但服役时存在的高温腐蚀失效限制了硅基陶瓷在实际中的应用,由于环境障碍涂层材料能够缓解硅基陶瓷的高温腐蚀失效,为硅基陶瓷应用于实践提供可能。本文以Yb2Si2O7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温固相法合成Yb2Si2O7粉体,探究合成工艺、原料粉混合比例对粉体物相组成的影
为满足新一代运载火箭结构轻量化、大尺寸、整体化成形的要求,燃料贮箱箱底采用搅拌摩擦焊拼焊板整体成形,避免普通瓜瓣拼焊所带来的焊缝多、可靠性低的缺点,但拼焊板接头组织在固溶处理后发生晶粒异常长大,可达毫米级,造成接头性能急剧下降。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本文以2219铝合金搅拌摩擦焊(FSW)拼焊板为研究对象,研究焊后热处理和固溶处理对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不同热处理工艺及参数对微观组织演变的影响
随着航天任务的复杂化,卫星上载荷结构也日益复杂,活动载荷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残余力矩,影响卫星控制精度,进而影响卫星姿态的稳定性。如若能够测量出载荷的残余力矩大小,则在设计卫星的控制算法时,可以引入残余力矩进行分析,进而减小残余力矩对卫星姿态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本文针对活动载荷工作时产生残余力矩影响卫星姿态的问题,研究了残余力矩地面高精度辨识技术,分析了残余力矩地面辨识算法,建立了残余力矩地面辨识
近年来高超声速飞行器由于其高速度远射程等特点得到了航天及军事领域的重点关注。在助推滑翔技术成熟并走向部署和实战的同时,各国也加速了吸气式高超声速技术的资金和技术投入。由于在飞行过程中面临气动推力系统耦合、强非线性等诸多难题,吸气式飞行器的控制系统设计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在爬升巡航阶段的飞行控制问题为研究中心,主要包含以下研究内容:为奠定控制器设计和分析的基础,描述吸气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