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制造企业融资影响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nqiu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制造企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各方信息不对称,中小制造企业的融资面临一定的困境。当前融资供应需求双方矛盾突出,探索改善中小制造企业融资结构、缓解融资约束以及提高融资效率新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出为企业融资困境的破解提供了新的角度。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在此基础上更加注重数字化技术的运用,通过产品创新以及信息化技术的迭代,减少了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有效地扩宽了中小制造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了金融机构的服务成本以及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以我国A股上市中小制造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18年财务数据以及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地级市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制造企业融资结构、融资约束及融资效率的影响,建立了三个面板数据模型。首先对全样本进行了分析,其次按照企业所属地区和企业性质对中小制造企业进行分组研究,最后,使用替代变量法、工具变量法以及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从整体来看,企业所在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企业融资的各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影响:所在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越高,企业的外部融资比例越大,融资约束越小,融资效率越快。其次,两者之间的关系因企业所属地区不同及企业性质不同而呈现一定的差异,具体特点表现为:(1)从企业性质来看,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融资结构及融资约束受到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影响更大,但两组样本融资效率无显著差别。(2)从地区差异来看,在融资结构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制造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并不显著,对东部的融资结构改变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与总体样本方向一致。在融资约束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企业影响并不显著,对东部地区的中小制造企业影响显著,并且对东部地区影响更大。在融资效率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的中小制造企业均存在显著的影响,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在以上的研究结果基础之上,针对中小制造企业融资困境,本文从建立健全普惠金融体系、加大政策扶持、推动金融体制改革、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及提升企业自身实力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党建与思政工作一直都是高校工作的重点,思政工作筑牢党建工作的基础,而党建工作体现了思政工作的更高要求。在高校实际工作中,党建与思政工作渗透在教育教学的许多环节中,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个人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以高校为立足点,通过阐述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中创新理念的重要性,探讨了创新党建与思政工作的实施策略,并提出了两者在实际工作中的协同路径。
研究了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对新拌混凝土流动性、混凝土中减水剂掺量及混凝土性能的影响,并采用TOC实验分析了粉煤灰铵离子含量对减水剂吸附量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的增加,新拌混凝土流动性逐渐降低;混凝土达到相近流动性时,随着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增加,混凝土中减水剂的掺量逐渐增大,混凝土强度均逐渐降低;TOC实验表明粉煤灰中铵离子含量越高对减水剂的饱和吸附量越大。
近年来我国教育工作的重心越来越偏向于学生们的核心素养的培养,核心素养对于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能够满足当今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日后的工作学习要求的能力,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对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事业进展中的学生们来说极为关键。而初中阶段的物理科目的教学工作中也应当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重视起对于学生们在这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和提高。本篇文章将针对这一点做出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期刊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报告进一步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期刊
<正>“随着现代人消费观念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消费升级型家电、新兴家电成为家电消费市场的宠儿。尤其是年轻消费群体,更容易接受新事物,也更愿意为“解放双手”而买单。这种消费趋势在推动家电市场消费复苏的同时,也促进了家电市场产品结构的升级。年轻人群消费习惯正在改变,他们更注重健康、方便和智能,因此,蒸烤箱这类厨电产品正在慢慢成为家庭厨房的主力军。”
期刊
“坚持党的领导”作为党的百年奋斗十条历史经验之首,既有深厚的历史根基,又有鲜明的现实关照。这是因为“坚持党的领导”具有重要性,其建立和完善的过程贯穿党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以及加强党的领导在新时代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突出成就。坚持党的领导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主要表现在党的领导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取向,始终以人民至上为原则,始终以制度建设为保障。新时代要充分发挥这条历史经验的时代价值,以坚
我国在校中学生的数量长期较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自2002年以来,我国中学生数就未曾低于8000万人,更是在2009年和2010年突破一亿人,较大的基数引起社会各界对中学生职业选择的密切关注。中等教育在校学生处于12-19岁的青春期,易受外界社会事件影响。文章主要以初中和高中生为对象,利用调查问卷,研究2020年新冠疫情对中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从学生对待各行各业人员的主观态度以及疫情前后职业选择客
<正>自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后,加强教育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为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宏伟工程的有机组成。三年来,有关构建管、办、评分离的教育治理格局以及推进放、管、服结合的政府管理转型的顶层设计不断明晰;研究界关于教育治理多元参与、跨界协作、共求善治的宏观阐释与学理分析也逐渐成熟;[1][2]与此同时,教育一线的创新与变革也在体制内外不断地萌生扩散,各种研讨会层出不穷,俨然一派热闹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