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学生都有其特定的特性,由于其生活环境、物质、文化及其心智成长程度和前期的学习积累不同,其在学习阶段所产生的个体差异是现代教育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解决这一个体差异是现代教学理念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学习、教学法,而合作学习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本文以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合作学习方式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这一学习方式的前期准备,实施过程和后期反馈的案例分析来总结经验、教训、以期对现代教学、学习方式作深入研究,得出未来发展的合理方向。基于以上认识,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是绪论,基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合作学习方式的界定。其学习方式是结合区域实际学情提出的大胆尝试,主要是指以学生为主体,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下,针对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在课堂教育学习管理的过程中利用合作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构建新型的学习模式,从而推动学生课内外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学习,并根据学生学习方式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终生学习方法和能力的目标。第二部分是第一章,“求同存异”语文的预设和组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的要求要因人而异,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的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要预设、选择合理的“合作模式”即在掌握各个学生生理心理素质、个性特点、生活环境、兴趣愿望和能力特点的前提下“异质“分组下的合作学习进行有效的教育学习活动。第三部分是第二章,“合作竞争”的语文课堂实施。合作学习并非指没有目的的盲目合作,也不是指教学上任何的问题都必须通过合作来解决,更不是天马行空地自由活动。要选择合适的合作时机,提高有差异的合作学习的效率,如探索新知识时、多主题多角度看待问题时、朗读品味赏析作品时都是很好的契机;同时合作并非一沉不变的惰性合作,而是组内外各成员之间的有效竞争构成了和谐共进的积极整体并促使教师课堂角色积极转变。第四部分是第三章,“评价反思”的语文课后反馈。教师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结合教育教学实际情况,要创造性灵活运用评价理论同时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科学的反思。学生合作学习成效如何,应该是看运用了这一方式后是否顺利完成了《课程标准》规定的任务;是否充分发挥了各差异学生的主观及主体作用;学生是否有合作学习的意向和积极性并从中得到锻炼和满足,教师应积极监测在科学评价和反思后做好阶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