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要向外释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与转移是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因为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和不可再生性以及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必然要向外释放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城市其它产业的发展,也需要吸纳大量的劳动力。西方发达国家农业劳动力转移表现为一个自然发展过程,它是随着近代工业城市的兴起和工业化的进程而逐步转移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地域上的不平衡,形成了具有不同特点的东中西三大农业劳动力转移区。围绕这一问题,本文首先从实证基础上介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和各地区劳动力转移在规模、速度、产业结构层次及地域选择上的区域差异,进而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寻求影响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呈现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由于地区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乡镇企业发展、城市化水平及资本投入等经济因素的地区差异以及劳动力素质、地区资源差异和制度差异的存在,致使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呈现出从东到西逐级降低的梯度形式。根据区域性发展原则,本文认为要缩小劳动力转移地区差异必须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通过区域经济调控、政策调控及法律调控,寻求适合地区发展的途径,促进全国劳动力转移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以水煎法提取19种中成药中甘草酸(GA)的含量。方法采用日本岛津PC8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水-醋酸(57.0∶42.6∶0.4);检测波长为254 nm;流速2.0 ml.min-1。
目的: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s)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应用前景。本实验中我们将建立奥沙利铂耐药结直肠癌细胞模型,阐明NK细胞对奥沙利铂耐药细胞的细胞活力、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是个事关大局的重要问题,它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保持持续、快速、稳定、健康的发展,关系到本世纪前二十年全面进入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1997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
战略是决策成败的关键,土地可持续战略研究是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前的研究热点。研究目的:建立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系统辨识的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调控模型,确定
通过衡水市公路工程试验检测中心的一次期间核,通过多组直径16 mm的钢筋三台试验机的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影响因素分析,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正> 福建全省多山地丘陵,海拔一般在200—1,200公尺上下,溪流纵横交错,气候温湿多雨,年平均气温18—22℃。这些自然条件极其适宜于淡水蟹类的生长繁殖。因此该省溪蟹在种类
烟台市地处胶东半岛东部,辖4区、1县、7个县级市,总面积1. 3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645万,其中农业人口429万。改革开放以来,烟台市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取得了很大进步,为农民增
农村养殖技术推广是养殖业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改变中国农村养殖技术推广的现状,农村养殖技术推广主体(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校)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规范制度和行
中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广大农村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严重制约着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阻碍着农村经
2002年,为了迎接加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给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国家对基层农业推广体系进行了大规模的机构改革,将乡镇各自独立的农业技术推广单位合并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