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治理过程的主体关系研究--基于山西省A焦化厂发展历程的分析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ski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富煤、贫油、少气”是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现状。工业化进程中,能源的需求逐渐增大,能源结构煤炭的占比最大。山西作为全国性煤炭资源大省,煤炭、焦炭等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在GDP总量逐年攀升的同时,省内环境日益恶化。笔者以山西省A焦化厂为个案,基于其发展历程研究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和媒体三大主体之间的关系。在企业环境治理不同阶段,主体间关系呈现不同的特征。
  首先是主体间利益嵌套阶段,时间为企业建厂至十八大召开前(2003-2012)。在该阶段,社会发展以经济增长为目标,中央政府鲜少发布环境治理相关文件;地方政府官员政绩考核以经济指标为核心,单一追求地方经济发展;公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建立在家庭经济水平提高的基础上,稳定工作和经济水平的提高是其首选目标。企业以经济盈利额为发展目标,追求业绩的增长。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媒体之间利益嵌套,在经济利益面前,环境利益黯然失色。企业与地方政府处于一个利益共同体中,企业与公众短暂性“共生”,媒体在企业压制下处于“失声”状态。企业依赖原有路径生产发展,未进行环境治理。
  其次是主体间利益分化阶段,时间为十八大召开至环保约谈制度在A市实质性开展前(2012-2017)。在该阶段,国家层面对环保越来越重视,上级政府制定环境政策,下达环境治理指标。地方政府面临新的环境形势,徘徊在经济指标和生态指标之间;随着网络等媒介的发展,公众关于污染的了解程度大大提升,环境意识开始觉醒,对生存环境质量的要求开始提高;媒体力量逐渐壮大,开始介入地方环境治理进程中来。企业面临着行业危机与环保压力共存在局面。主体间利益出现分化,企业与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发生转变。企业与地方政府选择“隐性合作”,企业与公众逐渐走向对立,媒体监督本位“回归”。企业在多重压力下做出战略调整,开始着手环境治理。
  最后是主体间利益融合阶段,时间为环保约谈制度在A市实质性开展至今(2017-)。在该阶段,环境治理政策下达速度和力度加大,环保压力嫁接到各级政府。环境约谈制度的开展,使得各级政府官员及企业负责人面临较大的环保压力。上级政府频繁制定地方性环境治理政策,规制地方政府及相关企业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公众监督渠道畅通,更加关注生活质量和身体康健。媒体为公众提供环境污染相关信息和知识,在环境治理领域影响力不断壮大。共同的环境利益诉求使二者走向联合,共同监督企业的污染行为。企业发展面临三大主体的制约,同时绿色生产可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取有利地位,利于企业发展。“绿色发展”模式成为企业经济转型的首选。企业积极进行污染治理,大量上新环保设备。环境治理取得成效。
  在企业环境治理过程中,企业与地方政府、公众、媒体三大主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通过分析各主体在治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公众积极参与治理;媒体发挥正向监督作用;企业进一步实现“生态人”角色的转变,真正实现“绿色经营”的各主体协同治理的新格局。
其他文献
全球范围看,近几十年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财富极为不平等的发展过程,面临巨富阶层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预示着较为悲观的未来财富分配格局。托马斯·皮凯蒂(2014)分析指出,其中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下,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
  相比西方,中国因自身体制、发展阶段和环境上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化趋势明显,以股市、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居民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和财富结构的优化。但从当前客观情况看,以贫富差距增大为代表,社会不平等问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家庭关系背景的变化,当代中国民众的工作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和“铁饭碗”,转为如今的“自主就业”和“自由就业”。人们越来越需要利用自身社会资本,来帮助自己寻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但对任何一个就业者而言,找工作的过程和正式的工作过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阶段,找到一份工作只是职业生涯的开始,在进入工作之后,获得的工作回报会逐渐成为就业者更关心的问题,因为后者才是一个人真正的职业生涯。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以中国就业者的“工作回报”为因变量,将
职业培训体系是指针对国家劳动力进行的为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而提供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所形成的体系,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职业培训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及人才表彰。而家政服务工作是家庭职能向市场过渡的活动,家政服务从业者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是老人、小孩以及产妇等弱势群体,因此家政服务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工作者的职业培训也就成为一项必要工作之一。
  本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制度逻辑为分析视角,来解释职业培训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逻辑。制度逻辑强调外部制度环境
摘 要:文言文教學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具备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在方法上,文言文教学可采用脉络延伸、深化拓展和比较分析等途径,同时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脱离语文、不能脱离文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拓展延伸;《孙权劝学》  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一直以来都被强调,可是语文学科好像不如其他学科做得流畅。比方说,现在的数学课,教材中的内容很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看懂,但是练习与考试的难度却大得多,
期刊
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垃圾分类作为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越来越成了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垃圾分类要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卓有成效而成为城市居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并非轻而易举,有大量落到实处的工作要做。
  经过近20年的探索,2019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笔者通过跟踪研究、实地研究及典型调查后发现:上海市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进展包括:将垃圾减量作为实施成效的主要考核标准,统一管理小区垃圾厢房等硬件设施,以绿色账户积分吸引居民参与,以垃圾分类督导员来强化社区内居民的主体责任;考核指标更聚焦
随着我国减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帮助近1000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是极具中国特色、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扶贫模式,其包含了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多重目的性。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出现“城市偏好”,即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这些贫困户迁入城镇,云南省怒江州就是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近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迁至城镇集中安置。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往往是经济逻辑先行,忽视了
城市社区微自治作为社区自治的具体抓手,近几年得到一些地方的重视,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尚未实现长效运行。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参与并描述S社区微自治的实践过程,总结该社区微自治实践的经验,提炼微自治的运行机制;分析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建构长效机制。研究表明,S社区在微自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居民自治的动力机制、居民参与的激励与控制机制、多方沟通机制。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由于未抓住居民的共同需求、未形成常态化的个人互动和集体行动,微自治缺乏居民
摘 要:部编教材教读课的助读系统由“单元导语”“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探究”“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中,借助对助学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文本特质、阅读方法等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部编教材;助学系统;教学内容;《阿长与〈山海经〉》  助学系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既包括对教材中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也包括为学习者提供一些与教材
期刊
摘 要:从《游泰山》组诗与《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比较,以及对《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细读可知: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所描述的神仙世界,充满了神秘奇幻绚烂的壮美格调,是李白理想中的美好世界,是李白所心念神往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有权贵作威作福的自由的世界。  关键词:文本解读;《游泰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下简称《梦游》)是一篇经典。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有着重大的分歧。比如
期刊
摘 要:审慎、真诚是思辨的态度,清楚、明白是思辨的要求。这是思辨作为一种习惯应有的行为准则,也即思辨性写作的基本追求——慎思而明辨。思辨性写作要审慎地确立观点,思辨的前提是进行概念界定,并且要考虑观点确立的多种条件;而明辨需要学点分类讨论,并树立提纲意识。  关键词:思辨性写作,慎思,明辨  一、思辨是一种习惯  近年来,关于思辨性写作的理论探索、教学实践及测试评价日益丰富与完善。思辨性写作已成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