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教材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ialmast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部编教材教读课的助读系统由“单元导语”“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探究”“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在《阿长与〈山海经〉》一课中,借助对助学系统的分析,我们可以从单元整体教学、文本特质、阅读方法等角度来确定教学内容。
  关键词:部编教材;助学系统;教学内容;《阿长与〈山海经〉》
  助学系统是教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这一系统既包括对教材中某些疑难问题的诠释,也包括为学习者提供一些与教材主体内容有关的参考资料。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简称“部编教材”)分别对教读课、自读课设置了不同的助学系统。就教读课而言,部编教材的助读系统由“单元导语”“预习”“注释”“思考探究”“积累探究”“读读写写”“补白”等组成。除“注释”和“补白”以外,各部分的主要作用如下:
  “单元导语”重在单元学习内容主题的把握和单元学习方法的导引。
  “预习”兼有助读和作业的双重功能,提供阅读期待和照应“单元提示”中必要的阅读方法。
  “思考探究”与“积累探究”是阅读思维渐进的指引和跟进,注重阅读方法、阅读思维等的迁移。
  “读读写写”以词语形式体现,词语中包含要求掌握的生字,并在田字格中呈现硬笔书法家书写的范字。
  部编教材(初中)主编王本华教授说:“教读课文,由教师带着学生,运用一定的阅读策略或阅读方案,完成相应的阅读任务,达成相应的阅读目标,目的是‘学法’。助学系统正是以‘学法’为线索,着力形成学生的阅读思维。”也就是说,部编教材的助学系统是以教读课文教学的目的为线索的,这就为我们借助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可能。
  一、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确定教学内容
  部编教材每册分为6个单元,各单元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古诗词诵读等内容。单一文本的教学要立足单元内容,做到课内外的融通。部编教材助学系统中的“单元导语”分为“单元学习主题”和“单元学习方法”,这为教师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确定教学内容提供了方向性指导。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部编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一篇教读课文。同单元的还有教读课文杨绛的《老王》、自读课文李森祥的《台阶》、教读课文欧阳修的《卖油翁》、写作“抓住细节”和名著导读“《骆驼祥子》:圈点与批注”。我们可以拿这一单元的导语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与部编教材一样,都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老教材”)中《阿长与〈山海经〉》所在单元的导语作一比较:
  【部编教材单元导语1】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关于“小人物”的故事。这些人物虽然平凡,且有弱点,但在他们身上常常闪现优秀品格的光辉,引导人们向善、务实,求美。其实,普通人也可以活得精彩,抵达某人生的境界。
  【老教材单元导语1】上一单元涉及的非正义战争中残杀无辜的暴行,使我们在震惊与悲痛之余,发出这样的呼唤:再也不能让人类之间的残杀延续下去了,应该让世界充满爱。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是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情怀,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部编教材单元主题为“小人物”,老教材则是“爱”。部编教材聚焦的是人物的全面性,既有“小”的卑微,也有“大”的伟岸,这是对“爱”更具体的解读,也是对文本特质更深刻的把握。所以,从部编教材的“单元导语”出发,《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应具有这样的教学内容:着眼于阿长这一“小人物”,以立体化的评价展现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部编教材单元导语2】本单元的学习注重熟读精思。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从开头、结尾、文中的反复及特别之处发现关键语句,感受文章的意蘊。
  【老教材单元导语2】熟读这些课文,从中了解叙述、描写等表达方式,揣摩记叙文语言的特点。
  不难发现,新、老教材都注重熟读,不同的是,部编教材增加了“精思”。“精”,既指“有重点”,也指“有深度”。这一阅读方法在该单元各篇课文的预习、课后练习、阅读提示中都有所体现,自然也应成为《阿长与〈山海经〉》的一个教学内容。
  二、基于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的重点和核心始终是围绕文本特质而展开的。基于单元整体目标,形成渐进性的单一文本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是抵达文本核心教学内容的重要方式。部编教材的助学系统,可以让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精准。《阿长与〈山海经〉》助读系统的“预习”和“思考探究”就有指向文本核心的预习任务:
  【预习】“阿长”就是“长妈妈”,我们已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知道她了。阿长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在鲁迅笔下被反复提及,甚至还成为文章专门描写的对象?借助课文注释,读完全文,做好交流阅读感受的准备。
  【思考探究(第二题的第二小题)】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自如。在通篇阅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讨论并完成下列题目。
  在“写作时的回忆”中,作者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重点是把握小人物阿长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吃福橘”“说‘长毛’”“钻竹竿”等荒诞不经的怪事。引导学生从阿长荒诞可笑的背后感受她的温情,也正是基于单元学习目标(熟读精思)和作者写作视角的选择而确定的。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一段“演读”,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从阿长的视角出发感受这样的温情。以下是教学片段实录:
  师 作者怎么对阿长突然出现新的敬意呢?
  生 阿长买了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给他。
  师 这就足以让他有这么大的敬意?
  生 是啊,因为阿长买这本《山海经》非常不易。
  生 阿长让他出乎意料。   生 对啊,阿长几乎是不识字的。
  师 那我们一起来感受下这份来之不易吧。你来扮演阿长,我来扮演书店老板,你来买书,要根据课本的已知情节,并注意你现在是阿长的角色。
  生 (怯懦地)老板,我想买一本书,有很多插图的那种。
  师 很多插图的,这样的书有很多,是《父与子》的漫画吗?
  生 不是,不是,听说叫什么《三哼经》。
  师 我这里没有什么《三哼经》,只有《三字经》,要的话就拿去吧。
  生 不是不是,不是不是,里面有断了头的,拿着武器的,打架的那本。
  师 原来你说的是《西游记》啊?
  通过演读和补白,笔者引导学生充分感知了作者对阿长的这份温情。
  三、基于阅读方法确定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不只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还应是阅读方法的渗透,以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策略,并转化成自己的阅读思维。部编教材在助学系统中对阅读方法有具体介绍,如《阿长与〈山海经〉》所在的第三单元,学习方法重在熟读精思,而助学系统中的“思考探究”就给出了阅读方法教学上的指导。
  【思考探究】熟读课文,看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结合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人。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和文本特质分析,笔者以为,《阿长与〈山海经〉》一课的教学可引导学生关注标题和内容的详略安排。以下是笔者导入环节的教学片段实录:
  [教师用PPT展示《朝花夕拾》辑录的篇目标题。]
  师 这篇文章的标题为“阿长与《山海经》,请你猜一下作者可能会讲什么?
  生 阿长和《山海经》的故事。
  生 阿長为“我”读《山海经》的故事。
  生 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故事。
  师 请同学们现在快速地浏览全文,文中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的笔墨多吗?
  生 不多。
  师 那作者为什么会以“阿长与《山海经》”为标题呢?
  这一教学尊重学生的初始阅读方法和阅读体验,并以快速阅读、细读等阅读方法的运用推进教学,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内容的详略安排,这些跟教材在助学系统中提出的相关要求是契合的。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仅仅依靠教材的助学系统来确定教学内容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既要从助学系统出发,又要跳出助学系统,结合多方面因素整合教学内容,以引导学生在阅读方法的习得中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本华.构建“三位一体”的语文教科书编写体系[J].语文教学通讯(初中),2016(9):7.
  (责任编辑:方龙云)
其他文献
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命题下,城市综合体因为推动城市生活向多元、高效、融合的方向发展,从而成为当代城市中一种典型的空间范式,随着城市化的进程迅猛发展起来。
  目前,城市综合体己经受到建筑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门学科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但是社会学对城市综合体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本研究采用城市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以中国城市综合体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其发展和社会评价两方面的内容。研究成果能够推动城市综合体的社会学理论研究,与姊妹学科共同拓展对城市的认识;理论指导实践,推动中国城市综合体的可持续发展,发挥其最大
“奢侈品”对于当今的中国人而言并不陌生,伴随着国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长,中国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家。
  本文在已有的非炫耀性消费文献基础上,围绕我国奢侈品行业内的非炫耀性消费现象展开研究,目的在于探索“中国非炫耀性奢侈品消费现象”的状况和成因。具体研究工作在我国奢侈品商场的国际珠宝区中实地展开,通过300份调查问卷、32例个案深入访谈和参与式观察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了信息收集。通过分析发现,奢侈品行业中确实存在着“非炫耀性消费现象”,即消费者在了解一定产品知识的基础上,有意或无意地避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各种新兴行业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加大,同时,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区域性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传统行业企业员工流失问题日趋严重,对于有配员要求的企业,该问题表现更为突出。员工流失造成的“用工荒”大大削弱了企业的竞争力,增加了企业的成本,甚至会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将员工的流失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是确保企业行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
  通过梳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可以看出,关于如何控制员工流失的问题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改进就业工作环境、优化企业内部管理、改进薪酬结
全球范围看,近几十年欧美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经历了财富极为不平等的发展过程,面临巨富阶层爆炸式增长的趋势,预示着较为悲观的未来财富分配格局。托马斯·皮凯蒂(2014)分析指出,其中根源在于:资本主义自由市场机制下,资本收益率显著高于经济增长率。
  相比西方,中国因自身体制、发展阶段和环境上的特殊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入,金融化趋势明显,以股市、房地产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迅猛发展,居民实现了财富的增长和财富结构的优化。但从当前客观情况看,以贫富差距增大为代表,社会不平等问
职业培训体系是指针对国家劳动力进行的为提高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而提供的一系列培训活动所形成的体系,其主要由四部分内容组成,包括职业培训标准、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职业培训及人才表彰。而家政服务工作是家庭职能向市场过渡的活动,家政服务从业者所面对的群体大多是老人、小孩以及产妇等弱势群体,因此家政服务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就受到社会的重视,对工作者的职业培训也就成为一项必要工作之一。
  本研究以新制度主义理论中的制度逻辑为分析视角,来解释职业培训体系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演变逻辑。制度逻辑强调外部制度环境
摘 要:文言文教學的拓展延伸需要教师具备发散性思维和丰富的知识积累。在方法上,文言文教学可采用脉络延伸、深化拓展和比较分析等途径,同时要注意不能脱离教材、不能脱离语文、不能脱离文言。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拓展延伸;《孙权劝学》  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一直以来都被强调,可是语文学科好像不如其他学科做得流畅。比方说,现在的数学课,教材中的内容很简单,学生一般都能看懂,但是练习与考试的难度却大得多,
期刊
在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垃圾分类作为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越来越成了社会的共同呼声,但是垃圾分类要避免雷声大雨点小,真正卓有成效而成为城市居民普遍的自觉行动并非轻而易举,有大量落到实处的工作要做。
  经过近20年的探索,2019年上海市在全国率先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笔者通过跟踪研究、实地研究及典型调查后发现:上海市实施垃圾分类的主要进展包括:将垃圾减量作为实施成效的主要考核标准,统一管理小区垃圾厢房等硬件设施,以绿色账户积分吸引居民参与,以垃圾分类督导员来强化社区内居民的主体责任;考核指标更聚焦
随着我国减贫工作进入攻坚阶段,帮助近1000万居住在生态环境恶劣、不具备发展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成为当前扶贫工作的重点,而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成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举措。易地扶贫搬迁是极具中国特色、是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扶贫模式,其包含了促进经济发展、消除贫困和保护生态的多重目的性。然而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一方面,地方政府出现“城市偏好”,即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这些贫困户迁入城镇,云南省怒江州就是采用城镇化集中安置的方法将近10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迁至城镇集中安置。另一方面,易地扶贫搬迁往往是经济逻辑先行,忽视了
城市社区微自治作为社区自治的具体抓手,近几年得到一些地方的重视,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总体上还处于探索与实践阶段,尚未实现长效运行。本研究运用个案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通过参与并描述S社区微自治的实践过程,总结该社区微自治实践的经验,提炼微自治的运行机制;分析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探讨如何建构长效机制。研究表明,S社区在微自治实践过程中,形成了居民自治的动力机制、居民参与的激励与控制机制、多方沟通机制。实践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有:由于未抓住居民的共同需求、未形成常态化的个人互动和集体行动,微自治缺乏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