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中商业秘密的程序法保护

来源 :上海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upiao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继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之后,作为一大新兴知识产权的商业秘密权已经成为知识产权保护的四大基本支柱之一。WTO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首次将保护重点转向了商业秘密保护,加强保护商业秘密成为明显的国际趋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起至今,国内实务界和理论界等对商业秘密的民事、刑事、行政保护,都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实体保护已相对趋于成熟,但对于商业秘密诉讼程序保护的研究广度与深度却显得尤为不足。司法实践中因程序法的疏漏或者人为操作的失误造成商业秘密泄漏,给权利人造成“二度伤害”的现象还相当严重。长此以往,必将挫伤商业秘密诉讼权利人的积极性,损伤公众对于法律的信仰。 当前对商业秘密案件审理的诉讼时效、证明责任、保密审理、保全制度、专业鉴定等方面,尚未形成广泛的共识,在具体操作中也还存在一定的误区。因此,积极探索商业秘密案件审理的特别程序,对于商业秘密案件作出公正裁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民事诉讼为切口,比较、借鉴国外立法、司法的相关经验,从商业秘密的特殊性入手,探讨其案件审理程序设计有别于一般有形财产诉讼的特殊要求,以期在最大程度上维护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利益,防止商业秘密在诉讼中的二次泄密,保护民事诉讼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的衡平。
其他文献
有关行业协会问题的研究在当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该研究符合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变经济管理方式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发
独立董事制度作为近年来在公司治理和证券市场建设中的颇具争议的热门课题,引起了我国实务界和理论界广泛的关注,并已经形成一定的理论成果,也取得实践的初步成功。但是,往往当我
商品房住宅小区的物业管理问题是当前社会生活矛盾纠纷的焦点问题之一,其中主要的是公共设施的物权和物业管理权的行使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由于物权理论研究的不足引致
本文对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模式进行了法律分析。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是一种基于“法无禁止即可为”的价值取向的外资准入管理模式,它包含“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两个
在现代风险社会之下,行政机关以主动发布信息回应社会关切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行政规制方式。为更好地履行监管职责和服务职能,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不断加大对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对
港口,作为水路运输的重要连接点,在运输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但是有关港口的法律制度现状不尽完善,虽然我国在2003年制定和颁布了《港口法》,但这部法律只是国家对港
对知识产权进行限制是知识产权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具体包括对知识产权的地域、时间和权能限制。知识产权的权利限制具有深厚的法理学基础,其是平衡利益关系、解决权利冲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