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崩滑体是指由于斜坡上岩土介质在内外地质营力及各种诱发因素综合作用下,坡体内脆弱结构面强度降低,岩土体失稳而作整体或部分向下或向前滑动及坠落的现象,其变形破坏过程既包含沿软弱结构面的整体性滑移,也包含局部破碎岩土体的崩塌坠落运动。本文以四川省旺苍县五权镇彭家坡崩滑体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勘查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崩滑体的形成机理,分析崩滑体的稳定性,确定崩滑体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应急治理方案,并进行对比优选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急治理方案进行验证。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崩滑体主要危害特征旺苍县五权镇彭家坡崩滑体总方量50.32万m3。2011年3月22日产生39.2万m3的崩滑变形,致使五(权)-大(河)公路阻断、五郎河道变窄。目前坡体上残留的11.12万m3物质受岩体裂隙和层面影响形成3处危岩体,稳定性较差,随时有崩塌掉块甚至大规模崩滑的可能,直接影响五大公路抢通保通和将来行人行车安全以及五郎河的正常行洪和下游五权场镇安全。(2)崩滑体形成的主要因素①斜坡中部为采矿区,采矿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长期的开采使斜坡中部形成高60-80m坡度近90。的高陡临空面,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为崩塌形成了创造了良好的临空面。②降雨的浸润软化基岩层间泥化夹层,区内危岩体构造上位于接近背斜南东翼,接近背斜轴部,受背斜的影响岩体中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成块状,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母体,沿着层间软弱泥化夹层形成滑移式崩塌。(3)崩滑体稳定性分析①危岩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结论表明,Wyl危岩体、Wy2危岩体、Wy3危岩体天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在暴雨暴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失稳发生崩塌。②崩滑堆积体物质成分为块碎石土,块石含量70-80%,块径一般0.4-1.5m,大的约4m;崩落最远距离顺斜坡约210m。崩滑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崩滑体大部分堆积于斜坡中下部缓坡处和东西侧冲沟沟口,受连续降雨以及两侧冲沟水的影响,有可能再次产生灾害,影响五郎河的正常行洪和下游五权场镇的安全。(4)治理工程措施抗滑键+主动防护网+锚索锚固+清危+削坡+挡土墙。崩滑体地质灾害复杂,应采取多种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经计算研究得:在Wyl危岩体前缘坎下设置抗滑键,防止Wyl危岩体整体滑动,由于危岩体发育多条破裂面,所以需对Wyl危岩体和Wy2危岩体锚索锚固;由于Wy3危岩体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大,施工安全系数低,但体积较小,故对Wy3危岩体采取整体爆破清除;坡下公路掩埋区采取1:1.5削坡,设置2-4个施工马道;坡脚处设置挡土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