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口译实践,由于其外交及政治等特征,是一种有明确目的、正式的跨文化交际行为。本文在系统阐释巴黎释意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解释性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来分析该理论对“中国·阿拉伯国家经贸论坛”的口译实践的指导作用,并总结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在口译界中,以达尼卡·塞莱斯柯维奇为代表的巴黎释意派口译理论是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释意派理论认为,交际中人们不是对语言本身感兴趣,而是想了解对方表达的思想和信息,这是交流的根本目的。翻译不是简单的代码转换,翻译的目的应为传递意思,亦即交际意义。塞莱斯柯维奇还提出了口译的三段式,即理解语言——理解意义(脱离源语语言外壳)——复原意义(用目标语再次表达)。
本论介绍了释意理论、中阿经贸论坛以及有关该论坛的现有状况,回顾了国内外口译理论以及释意理论的研究情况并对本文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对释意理论的相关概念逐一进行介绍。简而言之,释意派理论认为,口译活动是一项在特定环境下的交际行为。论文的主体部分,先从释意理论出发,研究中阿经贸论坛的口译文本,最终找出了能够指导口译实践的七项翻译策略,分别为逻辑加工、句式转换、简化、省略、概括、解释性翻译和自由翻译。
总而言之,释意理论能够为会议口译提供指导。故释意派口译理论是会议口译的理想策略。本文的结论部分,作者提出了意见与建议以供该领域进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