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下声学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数字系统设计与关键技术研究

来源 :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tel201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球约70%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海洋蕴含着丰富的矿产、生物、能源等资源,目前,世界各国对海洋的权益日益重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热潮正在全球兴起,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由物理层的传感器节点,即水下声学调制解调器实现信息的采集、发送和接收,研制开发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实时通信的水下声学调制解调器成为建立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  本论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完成了数字系统的动态可重构设计及其关键问题的研究,提出的传感器节点根据水下声学信道,调节其通信参数,包括:调制解调方式及数据率,以提供低能耗、低误码率的通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水下声学信道检测,主要检测参数有:多普勒频移和多径传输延时;2、水声同步技术,设计适合于水声信道的同步信号及数据帧结构;3、调制解调设计与实现,研究适合于水声通信的调制解调算法理论及其硬件实现;4、传感器节点数字系统软硬件协同设计与验证;5、研究分析FPGA动态可重构设计流程与方法,传感器节点部分可重构数字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论文取得的创新性成果如下:  第一,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以提供低能耗、低误码率的水声通信,并设计了节点的通信流程。鉴于水下声学信道的时变特性,两个传感器节点通信之前,首先进行信道检测,根据信道检测结果确定通信的调制解调方式及数据率,与传统基于最差信道情况设计的水声调制解调器相比,可以工作在信道允许的最优化数据率上,提高了水下频带资源的利用率,同时传感器节点是电池供电的,更高的数据率减小了发送符号的码长,降低了节点的能耗,延长了节点的工作寿命。  第二,提出了一种动态可重构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数字系统,将调制、解调模块设计为可重构模块,可以被动态配置为FSK或PSK模式,数字系统可在两种调制解调模式间自由切换,但并不需要将两种调制解调方式同时在FPGA上实现,节约了硬件资源,基于Virtex5 FPGA实现时,数字系统slice、LUT、registers、DSP48E、RAMB18分别节约了17%、25%、22%、25%、25%。同时数字系统可以扩展到适合于水下声学信道的其他调制解调方式如DSSS,OFDM,而不会明显增加硬件实现的代价,提高了算法设计的灵活性。  第三,对数字系统调制、解调模块从算法选择,到硬件实现都做了分析与优化。针对数字系统中使用较多的FIR滤波器,提出了一种新的共享因子算法,对于一个具有对称系数的40阶带通滤波器,Virtex5 FPGA的综合结果中,资源消耗比直接型减少了63%,比CSD编码减少了20%,基于SMIC0.18um DesignCompiler综合结果表明,共享因子算法有最小的面积、动态功耗,与直接型、CSD编码相比,芯片面积分别减小了66%、13%,动态功耗减小了36%、6%。  第四,对水下传感器网络节点通信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采用线性调频信号LFM用作信道检测和同步的数据结构,海洋测试结果表明,线性调频信号LFM可以完成多普勒频移和多径传输延时的检测,LFM作为同步信号的同步率接近100%,同时LFM信号可以提供较精确的同步,同样的数据率下,LFM信号为同步信号的数据包解调结果有更低的误码率。
其他文献
新课程《科学》十分重视探究和合作式的主动学习,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实践、探究和思考,这是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教学《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华师大版教材八
作为电子产品核心部分的印刷电路板(PCB)集成了各种电子元器件,其质量是电子产品能否长期、正常、可靠地工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印刷电路板的复杂性不断地增加,传统的PCB检
为维持生物体正常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以一个完整的周期进行,并受到精确调控。这一调控主要通过蛋白质激酶介导的信号转导方式完成,其中cyclinE/Cdk2在细胞周期G1/S检验点的
学位
雷达目标识别是现代雷达技术中一个研究热点,这不仅因为该研究方向具有重要学术意义,更因为它具有广阔的应用背景。雷达目标识别的关键技术主要有两点:一是目标特性的选择和提
目前能实际应用的高温NTC热敏电阻还较少,因此需研究新型高稳定性、宽温区的高温NTC热敏电阻材料,以满足应用需求。MgAl2O4是一种典型的尖晶石结构(AB2O4)化合物,其化学性质非常
云杉属(Picea)植物是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针叶林群落的主要建群植物属之一,我国是云杉属最大的多样性和分布中心,我国云冷杉林林分蓄积量居各树种之首。云杉属植物是优良的木
植被和大气之间CO2通量的长期观测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和控制机理,分析生态系统碳源/汇的时空分布特征和评价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对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的响应与适应。
学位
全球环境变化如大气CO2浓度增加、干旱等常常诱导植物组织中次生代谢物质的含量增加,并通过自由扩散进入花蜜中,从而潜在地影响访花昆虫的取食行为及其与开花植物的相互关系
学位
碳纳米管具有超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和平均自由程、纳米尺度的管径,可以用来构建速度更快、功耗更低、尺寸更小的纳米场效应晶体管,因此碳纳米管电子学被认为是最有可能取代硅基CM
数字计算机是二十世纪最重要的时代标志,成为推动人类科技进步的主要力量。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计算机性能的要求不再局限于高计算速度和大容量存储等方面,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