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及评价补肾固摄汤对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性指标的治疗效果及对安全性指标的影响。为补肾固摄汤的临床运用提供依据,并对补肾固摄汤的作用机理进行探讨。 方法:选取符合研究方案标准的病例 5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26例,对照组26例,治疗组口服补肾固摄汤,每日两次(早饭前晚饭后各一次),每次200ml。对照组采用针刺疗法,选取百会穴、四神聪穴及双侧肾俞穴、会阳穴,每日一次,每次30分钟。两组疗程均为12周,以治疗前后的小便失禁的程度及临床症状评分,MMES、ADL量表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为指标,进行组间与组内治疗前后的对比观察,探讨补肾固摄汤对血管性痴呆小便失禁的临床治疗作用。 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显效 3例,有效19例,无效 4例,总有效率 84.61%;对照组显效 4例,有效 17例,无效 5例,总有效率 80.76%。组间比较两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患者在治疗三个月后小便失禁的症状评分比治疗前积分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患者小便失禁的临床症状,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③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 MMES、ADL 量表积分均比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前者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后者治疗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④两组患者在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比治疗前积分有明显改善( P<0.05),说明两种方法均能改善血管性痴呆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补肾固摄汤能明显改善轻、中度血管性痴呆(肾精亏虚证)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中医证候、认知功能、日常行为能力及小便失禁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其临床观察疗效佳,无明显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