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评价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xihuan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环境保护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在农村地区。一般而言,大部分的废水处理都是在常规处理厂进行的,而近些年,水平潜流、垂直潜流、自由表流、复合流人工湿地等已成功应用于农村地区的废水处理。本研究对探索一种能耗低、高效率、高使用率、操作维护简单的技术具有重要意义。课题的主要目标是开展小型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的研究,确保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净化,使其排入自然水体前达到中国排放标准。评价水力停留时间(HRT)、水力负荷率(HLR)、酸碱度和温度对人工湿地处理效率的影响。
  本项目分别在夏季(芹菜、莴苣和辣椒)和冬季(芹菜、油茶和胡荽)对不同营养植物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试验研究。夏季试验(2018年5月至9月)和冬季试验(2019年11月至2月)在运行30小时后恒定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25天,水力负荷率为180ml/min。三种植物对总氮(TN)、硝酸盐(NO3-N)、铵(NH4+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6.6%、70%、82.4%和92.4%,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6.5mg/L-1、1.37mg/L-1、2.7mg/L-1和0.21mg/L-1。夏季实验pH值在6.98至7.19之间变化,平均值为7.09,温度在20.4℃至34.9℃之间变化,平均温度为27℃。污染物去除效率随着温度的升高、介质的截留、微生物的转化和植物的吸收作用而得到提高。对三种植物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比较,芹菜对总氮(TN)、NO3-N、NH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较高,其次是莴苣和辣椒。而第二轮试验(冬季)pH值在6.72-6.98的范围变化,平均值为6.85,温度在9℃-15℃之间,平均值为12℃。三种植物对总氮(TN)、硝酸盐(NO3-N)、铵(NH4+N)和总磷(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6%、63.8%、73.3%和86.4%,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5.1mg/L-1、0.86mg/L-1、2.66mg/L-1和0.17mg/L-1。随着温度的降低,去除效率降低,低温下微生物活性降低。对三种植物的污染物去除效率进行比较,芹菜对总氮(TN)、NO3-N、NH4+N和总磷(TP)的去除率均达到较高水平,其次为油茶菜和胡荽。
  此外,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在整个实验期间也表现出显著的去除效果,进水TN、NO3-N、NH4+N和TP不断波动,夏季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77%、71.1%、82.5%和91.1%,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6.5mg/L-1、1.3mg/L-1、2.7mg/L-1和0.23mg/L-1,冬季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66%、63.7%、73%和86.4%,平均出水浓度分别为5.1mg/L-1、0.87mg/L-1、2.7mg/L-1和0.17mg/L-1。
  研究结果表明,水平潜流人工湿地(HSSF-CW)是一种高效、可行、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人工湿地。总氮(TN)的去除受温度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影响,其与湿地处理中硝化细菌活性和反硝化潜力的有关。NH4+N的去除是通过植物根系周围的基质进行的,硝化微生物可将其转化为硝酸盐。NH4+N也可以通过直接吸收和蒸发得到去除,多发生在炎热的时期,这是因为植物根系释放氧气更多,促进了硝化过程。床层介质是人工湿地(CW)总磷去除的重要部分,TP包括生物(植被、附生植物和微生物的吸收)以及土壤和表层水之间的埋藏、吸附和沉淀、交换过程所产生的。总体而言,该系统排放的废水符合中国《污水处理标准》(GB 18918-2002)规定的排放标准(TN、NO3-N、NH4+-N和TP的排放标准为“1”)。
其他文献
页岩油是赋存在致密、低孔、低渗的页岩中的石油资源。世界范围内,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其开采难度大,如此可观的非常规资源量一直被各国所忽视。自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之后,油页岩巨大的可开发潜力也逐渐被世人所接纳,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油页岩资源的勘察。自2006年起,中国初步的油页岩资源勘查显示中国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油页岩资源,潜力远远超过常规油气资源。  本文通过概述页岩油勘探的国内外现状,展现出页岩油
学位
中上扬子盆地为我国大型含油气叠合盆地,在该盆地中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都为海相沉积,并且以碳酸盐岩、天然气、裂缝性以及高复杂构造特征闻名于世,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套烃源岩层、多个产层和油气多期成藏等特征。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普光、威远和罗家寨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新疆三大盆地之一,周围褶皱山系围绕。盆地西北部为西准噶尔山,东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地势东南略高,向北西倾斜,形状大致为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盆内发育石炭系一第四系地层,油气资源丰富。目前盆地腹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重点勘探区域多位于盆地边缘。  本文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话段,该区主要发育卡因迪克、西湖、独山子以及高泉四个背斜。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发育三个储
学位
准噶尔盆地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其中浅层的油气勘探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在我国油气勘探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其勘探重心经历了复杂而曲折的过程,但准噶尔前陆盆地一直是关注的重点。根据新疆油田公司最新构造单元划分方案,本论文的研究区四棵树凹陷是全盆44个二级构造单元之一,隶属于南缘北天山山前冲断带一级构造单元,凹陷西起精河地区艾比湖,东以红车断裂带南端一线为界与霍玛吐背斜相接;西南起于天山山
学位
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制备氧化石墨,并将纳米二氧化钛(TiO_2)分散在氧化石墨的水溶液中,采用高功率超声法将氧化石墨剥离为氧化石墨烯(GO),GO表面丰富的官能团使得纳米TiO_2附着在GO片上,最终得到TiO_2/GO团簇。研究结果表明,在TiO_2/GO团簇构成的复合材料中,TiO_2与GO相互独立存在,没有形成掺杂或者固溶体的结构。GO表面含有大量官能团,有利于TiO_2与GO的接触,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持续增长,云南省公路基础建设也迎来了跨越式的发展,高速公路作为重要的公路运输通道也进入了快速建设阶段。高速公路具有里程长、交通流量大、对社会提供开放式服务的特点,这使得路段中的交通安全和机电设施极易受到破坏和盗窃。电缆断电报警、设备震动报警、定期巡检等传统的监管方法在实际使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需要利用新技术开发出一种创新的监管方式以满足路政巡检单位的业务需求。而现阶段物联网技术发展
学位
广东省近年来修建的高速公路,从路面服务质量、行车舒适性、维修养护等方面考虑,主要采用的是沥青路面结构形式。已有工程实践表明,高温稳定性不足而产生车辙是广东省沥青路面面临的最主要问题。采取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的方案,提高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解决车辙问题,已成为广东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工程技术人员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开展50号硬质沥青混合料在广东省高速公路上的应用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探寻一种新的提高沥
学位
一维TiO2纳米棒阵列因其优异的物理化学特性如电子传输效率高、光生电荷易分离、光散射效应强等而在光催化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以活性炭纤维(ACFs)为基底,制备了TiO2纳米棒阵列(TiO2 NRAs)和分枝状TiO2纳米棒阵列(TiO2 BNRAs)两种光催化复合材料,并对两种材料进行稀土镨离子掺杂。以亚甲基蓝为目标污染物,对制备复合材料的可见光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  采用简单的两步水热法,在预负
臭氧氧化工艺具有反应迅速、流程简单、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已广泛应用在水处理中。然而,由于臭氧的部分氧化特性,在处理某些有机污染物的过程中常会生成生物毒性高于母体污染物的中间产物,导致出现水体生物毒性升高的现象。为了探究臭氧氧化氯酚类物质时工艺的安全性,本论文研究了臭氧氧化2-氯苯酚(2-CP)、3-氯苯酚(3-CP)以及4-氯苯酚(4-CP)过程中急性生物毒性的演变规律,并寻找急性生物毒性的可能替代
学位
医药、农药和染料中间体精细化工生产产生的废水一般具有高有机氮、高生物毒性以及难生化降解等特点,采用常规生物法处理,特征污染物不能有效降解,特别是含氮杂环物质去除效果较差,排放外环境存在潜在危害。常规的芬顿氧化法处理,因催化剂催化活性不可控,存在着羟基自由基生成量低,氧化效果不佳等问题,化学氧化过程中存在传质受控制的问题,效率较低,本项目构建了电催化芬顿氧化和电化学耦合的技术。本课题选取小洋口港化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