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四棵树凹陷古近系紫泥泉子组油气储层综合评价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aulxbdmmyd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北部,是新疆三大盆地之一,周围褶皱山系围绕。盆地西北部为西准噶尔山,东北部为阿尔泰山,南部为北天山,地势东南略高,向北西倾斜,形状大致为三角形,面积约13万平方公里。盆内发育石炭系一第四系地层,油气资源丰富。目前盆地腹部勘探程度相对较低,重点勘探区域多位于盆地边缘。
  本文研究区位于准噶尔盆地南缘话段,该区主要发育卡因迪克、西湖、独山子以及高泉四个背斜。卡因迪克背斜主要发育三个储层,即古近系安集海河组、紫泥泉子组以及侏罗系齐古组,其中紫泥泉子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卡因迪克背斜,以油层、含油水层为主;西湖背斜油气显示较差,西5井在紫泥泉子三段有较厚的荧光粉砂岩,在紫泥泉子二段为含油水层。
  本文主要对研究区内卡因迪克、西湖和独山子背斜古近系紫泥泉子组储层进行重点研究。良好的储层是形成大型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之一。储层的研究对寻找油气聚集规律,发现大型油气油气藏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以沉积岩石学、储层地质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岩心的分析化验、各类薄片、常规测井曲线、地质录井,试油等资料,对四棵树凹陷紫泥泉子组储层进行研究,主要包括岩石学特征、岩性、物性以及含油性的关系、孔隙结构特征、储层物性的测井解释、成岩作用、储层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首先从储层最基本岩性以及岩石学特征入手,掌握卡因迪克以及西湖储层的主要岩性以及岩石碎屑成分、结构以及填隙物特征,分析卡因迪克、西湖以及独山子地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然后对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对比卡因迪克、西湖以及独山子地区的孔隙类型、喉道类型及特征之间的差异以及比物性的影响;本文利用数学的方法,建立物性资料与测井数据之间的关系,对储层的物性进行预测;通过X衍射以及地化资料对研究区成岩阶段进行研究。最后通过上述研究,总结研究区紫泥泉子组储层物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储层进行分类评价,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带与优势相带。
  通过研究,对研究区主要的认识包括如下几点:
  (1)研究区卡因迪克地区紫泥泉子组岩性多为粉砂岩以及石英砂岩,西湖地区以泥质粉砂岩为主。西湖地区砂岩类型为岩屑质长石砂岩和长石质岩屑砂岩,卡因迪克地区部分地区发育长石质石英砂岩,岩石成分成熟度高于西湖地区。
  (2)通过对紫泥泉子组储层孔隙特征对比研究认为,卡因迪克地区和西湖地区储层以原生孔隙为主,发育少量粒间溶孔以及粒内溶孔,局部地区发育少量微裂缝;独山子地区则以粒间溶孔为主。通过对研究区压汞曲线进行分析,对典型压汞参数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喉道分为五类,其中卡因迪克地区喉道较西湖地区喉道粗,卡因迪克多为Ⅱ、Ⅲ类喉道,而西湖地区Ⅲ、Ⅳ类储层,研究发现卡因迪克地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均大于西湖地区,尤其是渗透率明显好于西湖地区。
  (3)通过成岩作用研究发现,研究区紫泥泉子组总体处于中成岩作用阶段,其中卡因迪克地区与西湖地区为中成岩作用早期,独山子地区经历的成岩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处于中成岩作用中后期。成岩作用影响孔隙结构的发育,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孔隙结构作用不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对孔隙结构起破坏作用,而溶解作用、重结晶作用等则对孔隙结构具有一定积极作用。
  (4)通过一元线性模型和多元线性数学模型对研究区储层的孔隙度与测井数据进行建模,多测井变量的孔隙度模型相关系数明显好于单一测井变量的孔隙度模型,表明多元线性模型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在一元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得到显著提高。研究区孔隙度与渗透率存在正相关关系,基于此关系,建立实测孔隙度与渗透率的非线性模型效果较好,所建立模型计算得到的渗透率与实测数据具有较高的相关系数。
  (5)结合上述研究,紫泥泉子组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三类:沉积相、孔隙结构以及成岩作用。研究区辫状河三角洲相为研究区内优势相带,其中辫状河三角洲分支河道发育的砂体物性最好,尤其是渗透率高;其次为辫状河水下分流河道砂,孔隙度与渗透率较高;再者为曲流河三角洲分支河道砂,该类砂体渗透率明显低于辫状河三角洲砂体;研究表明,孔隙结构影响储层物性,特别是是喉道的粗细直接影响储层渗透率大小;随着成岩作用的演化,孔隙度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有所不同。
  (6)研究区紫泥泉子组储层发育的优势相带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及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储层类型平面分布呈窄条带状分布,与沉积相分布特征一致。
其他文献
四川盆地石炭系黄龙组经过近三十多年的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油气成果,以高陡构造为主的勘探获得了大量天然气,而以地层、岩性为主的天然气勘探才刚刚开始。由于对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有直接控制作用的层学地层学和沉积相特征缺乏整体、系统和精细的研究,从而制约了该领域的油气勘探进程。因此,开展黄龙组层序地层学和储层特征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大量单井、野外剖面
学位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绥靖地区侏罗系延安组延9油层组为研究对象,通过大量阅读研究区域的地质资料建立研究认识与研究思维,研究过程中运用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理论,结合工区岩心、测井、录井、生产资料,同时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系统研究了杨19区延安组延9油层组的沉积相特征与分布、砂体形态及展布规律、储层特征和非均质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发育的影响因素,评价了储层的优劣,为下一步油藏的勘探与开发打下了坚实
学位
涠西南凹陷是北部湾盆地北部拗陷的一个次级凹陷,是已被钻探证实的富烃凹陷。W210-3油田位于涠西南凹陷内1号断层下降盘,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较大。前人针对涠洲10-3油田流三段沉积相和储层开展过相关研究,在沉积相识别、沉积相类型和储层分类评价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但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沉积微相划分方案,对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的认识不清,并缺少对储层特征的系统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流三段的
文留地区位于河南省濮阳市境内。构造位置处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中部。北部为濮城油田,南与桥口油田隔河而望。东西两边均为洼陷,分别为前梨园洼陷和柳屯一海通集生油洼陷。文留地区包括文北(文东、文中)油气田、文南油气田。文南油田整体呈两边高中间低、西比东高的地堑结构,东部地层构造简单,而西部较为复杂。文南油田的新生代地层主要为一套砂、泥岩互层的碎屑岩沉积,泥岩中间夹多套厚层盐岩、泥膏盐及油页岩等。沙河街组
学位
V区块位于新立油田中部,1984年V区块投入开发,早期采用300米井距正方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井排方向为北东67.5度。1988年以150米井加密部分井网,同时对在注水井排的高含水油井转注,1995、1997及2005年进一步进行井网调整,目前主体注采井网为排问距134米线状注采井网;区块北部20排以北为两排水井夹三排油井,排问距95米的线状注水井网。  到2011年6月,在册油水井总数311
学位
地质岩心是进行地下矿藏资源研究的最珍贵资料之一,是科技人员了解地下信息最直接的重要依据。岩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管理则是矿产资源探测和油气勘探开发的基础性工作[1]。目前国内外对岩心的岩性、结构、地质构造等特征的认识,主要是通过肉眼观察来记载描述实现的。肉眼观察,虽然具有清楚、直观、真实的优点,但是一方面在对岩心进行多次采样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与碰撞,这都会造成岩心信息的损失;另一方面,裸露在空气中
学位
文章以瞬变电磁场扩散理论为基础,以研究水平电偶源地下脉冲响应特征为出发点,分析水平电偶极子源的时间域电磁场特征。从麦克斯韦方程出发,推导出电偶极子激励源的时间域电磁响应,其次求出各向同性层状地表上的水平偶极子源的电磁场,最后分析多层地电模型下视电阻率曲线特征。  本文主要介绍一种新的电磁成像方法,移动源电磁成像法。该方法以可控源电磁采集系统为手段,进行移动源瞬变电磁法方法及应用基础研究。研究半空间
松辽南部断陷盆地群系指位于松辽南部的在早白垩世形成的断陷盆地群。大地构造格局上,松南地区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之间,并处于两者之间的接触过渡带部位,断陷盆地总面积约2×104km2。  彰武断陷构造位置位于松辽盆地南部,整体呈北北东向展布,是一个叠置于中朝地台内蒙地轴之上的早白垩纪的沉积盆地。其特征地为东断西超的单断式箕状断陷,位于大冷断陷以南,彰东断陷以西,姚堡断陷以北,呈南北向展布,面积约
学位
页岩油是赋存在致密、低孔、低渗的页岩中的石油资源。世界范围内,页岩油资源十分丰富,但是由于其开采难度大,如此可观的非常规资源量一直被各国所忽视。自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之后,油页岩巨大的可开发潜力也逐渐被世人所接纳,世界各国相继开展油页岩资源的勘察。自2006年起,中国初步的油页岩资源勘查显示中国也具有相当数量的油页岩资源,潜力远远超过常规油气资源。  本文通过概述页岩油勘探的国内外现状,展现出页岩油
学位
中上扬子盆地为我国大型含油气叠合盆地,在该盆地中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从上震旦统到中三叠统都为海相沉积,并且以碳酸盐岩、天然气、裂缝性以及高复杂构造特征闻名于世,具有多旋回、多层系、多套烃源岩层、多个产层和油气多期成藏等特征。通过数十年的勘探,目前已经发现了诸如普光、威远和罗家寨等气田以及众多的油苗和古油藏,这些均显示中上扬子盆地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及开发前景。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油气勘探工作的基础。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