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等诸多优点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便携设备。而目前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电解液泄露着火的安全隐患,因此发展高安全性的电池至关重要。近年来,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高安全性、价格低廉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钠离子固态电解质作为实现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已发现的Beta-Al2O3、NASICON型、硫化物、硼氢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充电锂离子电池因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工作电压高等诸多优点如今已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等便携设备。而目前基于有机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存在着电解液泄露着火的安全隐患,因此发展高安全性的电池至关重要。近年来,固态钠离子电池由于高安全性、价格低廉等优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钠离子固态电解质作为实现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关键材料,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在已发现的Beta-Al2O3、NASICON型、硫化物、硼氢化物和反钙钛矿型钠离子固态电解质中,硫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SSEs)由于室温离子电导率高、晶界阻抗小,自2012年以来被广泛地研究。目前大多数的SSEs都是以十五族元素为主构筑结构骨架(如Na3PS4,Na3Sb S4),而Sn、Si等十四族元素虽然广泛地应用在硫化物锂离子电解质的开发中,但与之对应的SSEs的研究中却几乎没有应用。因此,拓展硫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的研究体系,深入理解SSEs的晶体结构与离子传导等电化学性能之间的构效关系,对于推动其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第14族元素Sn化学稳定且环境友好,在本论文中,从Na4SnS4出发,通过阴阳离子取代策略开发了一系列的新型SSEs,并探究了各种取代策略对钠离子传导性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改善SSEs的性能提供了一定的思路与方法。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14族元素开发的新型钠离子快离子导体的模板结构及高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通过将硫代锡酸钠(Na4SnS4)中的部分Sn元素用Si取代,首次得到了以十四族元素作为骨架结构的钠的快离子导体,其化学组成为Na4Sn0.67Si0.33S4,隶属于I41/acd空间群,离子电导率比母相Na4SnS4提高了2~3个数量级。Na4Sn0.67Si0.33S4可以作为一个化学容忍度高的模板结构用于广泛的化学操纵。基于该模板结构,用P部分取代[Sn0.67Si0.33]可以在0≤x<0.6的范围内形成Na4–x[Sn0.67Si0.33]1–xPxS4固溶体结构,并大幅提升离子电导率。P的引入增加了结构中的空位浓度,减弱了Na与S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了离子电导率。当x=0.25时,其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最高值,为1.6×10–3 S cm–1。此外,Na4–x[Sn0.67Si0.33]1–xPxS4具有较好的空气稳定性。2.在Na4Sn0.67Si0.33S4模板结构的基础上进行Sb取代,进一步验证了Na4Sn0.67Si0.33S4结构的模板效应。合成了表观化学式为Na4–x[Sn0.67Si0.33]1–xSbxS4的一系列硫化物钠离子固态电解质。其中,当x=0.2时得到的SSEs的离子电导率为1.75×10–4 S cm–1。新的钠离子快离子导体Na3.8[Sn0.67Si0.33]0.8Sb0.2S4与模板结构Na4Sn0.67Si0.33S4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结果表明,在结构中引入Sb使得晶格结构变大,从而提高了离子电导率。此外,以Na3.8[Sn0.67Si0.33]0.8Sb0.2S4作为固体电解质组装的Se0.05S0.95-p PAN/Na3Sn全固态钠电池可以在室温下运行,表明该SSEs有望运用到全固态钠离子电池中。3.将卤素掺杂的策略成功地运用在Na-Sn-Si-P-S体系中,提高了固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并降低了活化能。在此,我们以具有高结构容忍度的Na3.67[Sn0.67Si0.33]0.67P0.33S4为初始结构,进行卤素掺杂的研究,合成了表观化学式为Na3.57[Sn0.67Si0.33]0.67P0.33S3.9X0.1(X=Cl,Br,I)的固态电解质。其中,I掺杂的样品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了1.08×10–3 S cm–1,活化能为0.24 eV。通过结构分析阐述了卤素掺杂对该体系中钠离子传导的影响规律。此外,以Na3.57[Sn0.67Si0.33]0.67P0.33S3.9I0.1作为固体电解质组装了全固态钠电池,其在30 oC下表现出良好的循环性能。在本论文中,我们从Na4SnS4出发,得到了以十四族元素作为结构骨架组成元素的快离子导体模板结构Na4Sn0.67Si0.33S4。在该模板结构的基础上,通过阳离子取代和阴离子掺杂等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的钠离子固态电解质。结果表明含[Sn0.67Si0.33]结构单元的模板结构具有高的结构容忍度,对于未来电解质材料的设计和全固态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通过空气传播的古老传染病,目前仍然是全球重要健康问题之一。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通过咳嗽、呼喊、打喷嚏等方式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核排放到空气中,被健康人群吸入可使其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艾滋病大流行、低社会经济状况伴随的卫生保健服务匮乏、过度拥挤、吸烟、酗酒、营养不良等。除此之外,环境因素中大气污染物也可能是结核病
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cal,PEC)分析已经成为一种蓬勃发展的传感技术,它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背景信号低、成本合理和易于仪器小型化等诸多优点,被成功应用于生物分析、环境污染检测和临床应用等领域。近年来,阴极光电化学分析作为阳极传感策略的有效补充也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光电阴极易于和接受光生电子而不是被空穴氧化的分析物作用,避免了光阳极表面固有空穴强氧化作用引起的电极界
自1986年三维Nos(?)-Hoover振子方程被提出以来,由于其物理背景和丰富的动力学现象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考虑了Nos(?)-Hoover振子方程和它的一个推广方程.鉴于其他学者对这两个方程解的计算机仿真结果,利用数学分析技巧和动力系统理论对Nos(?)-Hoover振子方程及其推广方程的解进行定性分析,从而获得相应系统轨道行为的重要信息.本篇博士论文共分为4章.第一章介绍Nos
腔光力系统指利用高品质的光学微腔来增强光场与力学振子通过光辐射压相互耦合的系统,已经成为量子光学、非线性光学、精密测量、量子信息等学科领域十分重要的前沿研究对象,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通过辐射压力形成的光力耦合属于非线性反馈耦合,展现出极其丰富的非线性效应。深入探究光力非线性效应及其相关应用的研究可以加深对光的力学效应的理解和认识,而且在引力波探测、机械振子的基态冷却、光信息存储、量子力学基础的
本文一共分为五章,我们研究了具有不同动态边界条件的波方程的稳定性.在第一章中,我们首先简单地介绍了研究对象,然后列出了一些用到的不等式和定理.在第二章中,我们研究了在黎曼流形上的动态边界条件中含有速度延迟项的变系数波方程,即在边界Γ1的表达式中,它含有一个加速项μtt(x,t)和一个速度延迟项μt(x,t-τ).当流形满足一些条件(G)和系统中的函数满足一些条件,我们利用乘子方法和Lyapμnov
碱性膜水电解和阴离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可以实现全非贵金属催化剂的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氢能转换装置的成本,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其中氢电极催化反应(析氢反应和氢氧化反应)在碱性介质中反应速率较慢,相对于酸性介质中有2至3个数量级的下降,且反应机理尚不明确,亲氧性是否对碱性氢氧化反应有影响尚存在争议。针对以上问题,本论文以提高碱性条件下催化剂的氢电极反应催化活性为目的,基于具有良好亲氧性的MoO2对催化剂
世界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各国文化的交流愈加密切,思想文化交流与交融频次也愈加频繁,艺术的发展形势也不再单一,而是衍生出了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古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最基础的范畴,在众多的传统艺术中有着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本文借助众多经典古典舞艺术实例,分别从古典舞作品中的戏曲舞蹈、戏曲音乐及戏曲行当等多个方面,分析古典舞与戏曲艺术的融合表现形式与融合办法,最后提出了几点传承与发展建议,以供参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此所带来的糖尿病患病数量和比例正在不断增加提高。目前,糖尿病病情的日常监测主要通过有创血糖检测仪,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负担。由于丙酮是糖尿病患者呼气中的重要生物标志物,呼气检测用丙酮气体传感器便成为一种十分有潜力的糖尿病无创检测装置。针对人体呼出气中湿度大,丙酮浓度低,气体组成复杂,呼气检测用丙酮气体传感器需要达到:
圆偏振发光(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CPL)是指手性发光物质在激发态下发射出具有差异的左旋或右旋圆偏振光的现象,通常用CPL不对称因子glum来表示,理论最大绝对值为2。然而手性有机荧光分子其glum值一般只有10-5至10-2,限制了它们的实际应用。本论文将具有聚集诱导发光(AIE)效应和螺旋桨样结构的四苯乙烯(TPE)作为构建基元,合成了具有AIE性
钠离子电池因钠资源储量丰富、易于开采且价格低廉而成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规模储能技术。然而较大的钠离子半径导致其脱嵌动力学迟滞、电极材料体积膨胀严重,严重制约了钠离子电池的综合电化学性能。因此开发具有快速钠离子扩散通道和稳固晶体结构的电极材料是钠离子电池研究的关键。在众多储钠材料中,钒基磷酸盐类化合物具有钒离子价态多变且充放电过程体积变化小等优点,是一类重要的储钠电极材料。但是,这类材料的电子导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