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身体质量指数和体质的关系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上海市静安区、嘉定区、青浦区的中小学生共720人。连续佩戴7天的加速度计,测量久坐行为、身体活动数据。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受试者进行体质测试并进行体质水平分级。体重等级参照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BMI筛选标准将受试者的体重等级分为正常组、超重肥胖组。数据分析使用SPSS20.0软件包。满足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非正态分布的数据使用中位数和四分位距表示。使用非参数检验Mann-Whitney U分析不同性别、体重等级(正常体重组,超重肥胖组)、体质分级(及格/不及格组,良好/优秀组)的久坐行为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非参数检验二样本Wilcoxon分析上学日与周末久坐行为与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Kruskal-Wallis检验用于比较不同行为组合BMI和体质水平的差异,Kendall’s tau-b相关分析检验久坐行为与BMI、体质总分之间的趋势。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久坐行为与BMI、体质总分之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1)与男生相比,女生久坐行为更多(44.2 vs 45.8min/h,P<0.001),男生中高强身体活动显著高于女生(3.0 vs 2.3min/h,P<0.001)。上学日久坐行为(45.7 vs 45.0min/h,P=0.002)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2.6 vs 2.2 min/h,P<0.001)均显著高于周末。八年级学生久坐行为高于四年级(48.1 vs 42.7min/h,P<0.001),而四年级学生参与更多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2.7 vs 2.4 min/h,P=0.001)。(2)正常体重组与超重肥胖组的久坐行为、轻强度身体活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高强度身体活动以及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体质及格/不及格组久坐行为显著高于良好/优秀的组(45.5 vs 44.4 min/h,P=0.008),良好/优秀组参加更多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0.9 vs 0.80 min/h,P=0.020)。(3)低SED/高MVPA组(17.8 kg/m2)和低SED/低MVPA(17.5 kg/m2)组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高SED/高MVPA组(19.6 kg/m2)。低SED/高MVPA、低SED/低MVPA、高SED/高MVPA、高SED/低MVPA四组间的体质得分有显著性差异(P=0.046),而两两组合间无显著性差异。BMI与久坐行为水平之间呈现正向增长趋势,而体质总分与久坐行为则与之相反。(4)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久坐行为与BMI呈正相关关系(β=0.151,P=0.002),而久坐行为与体质总得分呈负相关关系(β=-0.136,P=0.005),当加入身体活动量作为调整变量时,这两种关系消失。结论本研究中,上海市中小学生久坐行为过多,占有效佩戴时间的四分之三,呈现女生比男生高,八年级比四年级高,上学日比周末高的趋势。久坐行为较少身体活动较活跃的儿童青少年BMI低于久坐行为较多身体活动较不活跃的儿童青少年。久坐行为与BMI呈正相关,与体质呈负相关,而这种关系不独立于身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