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里翻译规范视角下《彷徨》英译研究——以杨译本为例

来源 :河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彷徨》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已有多位翻译家或学者将其翻译成英文,其中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的英译本影响较大且较为完整,在西方国家很受读者的欢迎。该译本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初版,是从文化角度来进行研究的绝佳素材。  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认为,翻译是受规范约束的活动,译者在翻译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社会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这些规范包括: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初始规范决定译者对翻译的总体倾向,指译者在源语文化规范与目标语文化规范之间做出选择时的判断标准;预备规范被界定为在翻译政策和翻译的直接性两方面发生作用的规范;操作规范支配着译者在实际翻译过程中作出的各种实际抉择,包括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  在本研究中,作者以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为框架,通过原文和译文相对照,对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的翻译策略,原文本的选择,翻译的直接性以及使用的具体的翻译技巧和方法进行了描写与分析,并且讨论了翻译规范中的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在《彷徨》译介过程中的体现和影响,分析了译者为何遵循这些规范,希望本研究对当下的中国文学英译能有所启迪。
其他文献
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已成为一个文化研究的热点。美国是一个由不同族群组成的国家,各族群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美国人”在文化意义上的定义差异和理解断裂。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中,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念对后世的翻译活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是严复的首部译作,它是根据英国著名生物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