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严复《天演论》的翻译研究

来源 :西安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qkxxmv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中,严复的翻译思想和翻译理念对后世的翻译活动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和作用。《天演论》(Evolution and Ethics)是严复的首部译作,它是根据英国著名生物学家赫胥黎(T. H. Huxley)的《进化论与伦理学》翻译而成的。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严复并不是按照原作的结构和逻辑翻译,而是对原作进行了删减,增译和改译,有评论,有发挥。所以,与其说是译著,倒不如说是严复自己的作品。严复之所以这样翻译,是由他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和翻译目的决定的,是经过不断地选择和适应完成的。此种翻译方法的本质实为生态翻译学的精髓。  生态翻译学是中国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它将生态学理论引入翻译研究,提出了“翻译适应选择论”、“译者中心论”及“翻译生态环境”等概念。生态翻译学立足于生态学视角对翻译进行整体性和科学性的研究,为现代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视野。一些学者运用这一理论进行了文学翻译、商务翻译等相关的研究,但从生态翻译学理论来分析严复译著《天演论》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因而本研究将从这一角度对《天演论》的翻译做出剖析与论证。  本研究首先从严复对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原著的适应,对社会政治环境的适应及对自身能力的适应这三个角度分析了严复翻译时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然后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维度分析严复对原文是如何进行适应性选择转换的,最后从多维转换、读者反馈和译者素质等生态翻译评价标准的三个层面来判断译作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是否达到了最佳。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第一,有机地将生态翻译学视角运用于对经典作品的翻译研究当中,为《天演论》的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第二,进一步论证了生态翻译学研究视角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第三,扩大了翻译研究的范围与视野。
其他文献
新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同其他改革一样,除了及时解决现实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以外,还要在总结历史经验、研究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尽快提出改革的目标、思路和具体方案。
澳大利亚文学,在国际上知名度不高,甚至澳洲本国人对自己国家唯一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帕特里克·怀特都知之甚少.然而,澳洲的战争文学却一枝独秀,有两部作品先后获得英国
期刊
“跨文化方法论研究首期讲座”,自2015年9月7日至10月2日,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中、欧著名学者九人组成讲演团,面向选修跨学科方法论平台课的博士研究生开课.法国现代汉学泰斗
期刊
中国当前的农业决策和关于农村发展的决定,将关乎成千上万中国人的命运,甚至影响世界未来的走向.我衷心希望中国可以引领世界走向生态文明.rn中国政府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郑重承
期刊
在日趋全球化的今天,文化身份的建构问题已成为一个文化研究的热点。美国是一个由不同族群组成的国家,各族群间的文化差异造就了“美国人”在文化意义上的定义差异和理解断裂。
三年前,法国谢阁兰基金会和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共同开展了一项中法形象调查.根据法国Opinion Way调查研究公司调查结果显示,法国人对中国的整体印象是中国是一个大国,但
期刊
《文心雕龙》有言,“往者虽旧,馀味日新”.忆往、悔过、对谈大可一时起兴,不问因缘,遂成旧事.以上三者本自暗合人之天性,以抗遗忘,但行动总有始终,无论如何规模,终归寂静.而
期刊
据对全球跨文化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数据搜集与统计结果,共获得92个相关信息.其中,国内985高校查到相关信息22个,与跨文化相关的招生方向1个,相关研究方向6种;国内211高校查到相
期刊
俄国形式主义奠基人什克洛夫斯基曾说:“艺术永远是独立于生活的,它的颜色从不反映飘扬在城堡上空的旗帜的颜色.”[1]这种为艺术争夺话语权的表述,到了王尔德那里变得更为激
期刊
一、“三驾马车”并驾齐驱rn文学大潮,潮起潮落;历史车轮,循环往复.曾几何时,日本文坛也曾黑马迭出,乱战四起,不亦乐乎;大潮落去,要么退出历史舞台,自此销声匿迹,要么接力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