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Hasp172调控寄主防卫反应的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mgx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引起的条锈病是小麦生产上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为经济而有效的措施。然而,由于小麦条锈菌变异频繁,新的毒性小种不断出现,持续威胁全球小麦生产和粮食安全。因此,解析小麦条锈菌致病及其变异机制对开发新的病害防控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病原菌通过分泌效应蛋白抑制寄主的防卫反应促进病菌的侵染及致病过程。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小麦条锈菌分泌蛋白Hasp172能够明显抑制Bax诱导的细胞坏死,推测其在病菌致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然而,Hasp172调控寄主防卫反应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对分泌蛋白Hasp172进行功能鉴定,并且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其互作靶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效应蛋白Hasp172的功能解析利用RT-PCR扩增得到Hasp172基因,全长303bp。通过氨基酸序列分析及酵母分泌系统验证确定Hasp172为分泌蛋白。借助农杆菌介导的PVX病毒表达系统,在烟草中过表达Hasp172发现其能够明显抑制BAX诱导的细胞坏死。qRT-PCR分析发现Hasp172在条锈菌侵染小麦过程的6-24h中上调表达,表明其可能在条锈菌早期侵染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利用寄主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BSMV-HIGS沉默Hasp172发现病菌吸器数量明显减少,然而,产孢量并没有显著改变,这可能由于effector存在功能冗余。利用烟草瞬时表达确定Hasp172定位在线粒体内。2、Hasp172互作靶标的筛选及功能分析利用酵母双杂技术筛选并验证Hasp172与小麦电压依赖阴离子通道蛋白(Voltage-dependent anion channel)TaVDAC1互作。进一步通过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实验也证明了效应蛋白Hasp172与TaVDAC1在植物体内互作并定位于线粒体。通过qRT-PCR分析TaVDAC1在小麦与条锈菌亲和互作及非亲和互作中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TaVDAC1在小麦与条锈菌非亲和互作体系中的上调表达明显,表明TaVDAC1可能在植物抗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烟草瞬时表达显示TaVDAC1定位在线粒体中。3、TaVDAC1互作靶标的筛选及功能分析通过酵母双杂解析TaVDAC1的下游途径,筛选到小麦基因RING型E3泛素连接酶与TaVDAC1互作。在烟草中过表达TaRING1发现它能够引发细胞坏死。以上研究结果明确了效应蛋白Hasp172在病原菌侵染早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初步解析了其调控机制,为揭示小麦与条锈菌互作的分子机理奠定基础,同时也为制定持久防治小麦条锈病新策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钢管混凝土拱由于具有承载能力高、施工方便、抗震性能良好等特点,在桥梁结构中有广泛的应用。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沿海地区、盐碱地区以及化冰盐使用频繁
近几年来,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极大地增加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便利性。随着室内Wi-Fi的广泛部署,“家家都有Wi-Fi”可能成为21世纪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标签
植物形态会显著影响其水分传输与气体交换特征,但向上生长和下垂生长枝枝条的叶片与枝条之间是否存在上述指标的差异,尚不明确。在向上生长的枝条中,水分传输需要克服一定的
西安城墙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对古建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环境振动影响下古建筑的健康监测已经成为了研究的重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保护城墙,了解交通振
车桥耦合振动性能是桥梁结构动力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波纹钢腹板箱梁桥以其良好的整体受力性能和良好的材料利用效率备受推崇,然而对于波纹钢腹板箱梁桥车桥耦合方面的研究相对
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驱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同时对全球碳循环以及气候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具有不同的光合作用特征和生态功能,
开式非充气轮胎是一种新型轮胎,具有耐磨、防爆、弹性好、滚动阻力小等优点。轮胎高速行驶时,由于开式轮腔结构,使得轮胎腔体附近的湍流运动剧烈,不仅影响轮胎的气动特性,而
植物病原真菌是导致植物病害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仅导致农产品质量和数量下降,还严重威胁着人类和动物的健康。长期以来,农药成为防治植物病原真菌的主要手段,但是,农药的长
随着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度增加,稳定问题日益突出。现有钢管混凝土拱稳定承载力计算公式多为拟合形式,物理意义不明,适用范围受限于用于拟合公式的有限元分析参数范围。此外,为
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时期,由于传统的混凝土建筑资源消耗多,现场施工环境差,工序繁琐等问题,已不能满足我国绿色节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建筑行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