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配电网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mcfl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城乡电网建设的加快,电网规模日益扩大,电力公司需要管理庞大的电力设备数据,同时电网特别是配电网呈现显著的地理分布特性。以往主要靠图纸和配网管理人员的工作经验对电力公司配网线路进行管理和维护的方式不仅显得落后,而且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为了实现配网改造和发展的合理规划及管理,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提高电力基础设备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因此,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平台之上,结合配电网设备、网络和生产管理的核心特点,使配网中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以及配电网实时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配电网的GIS系统,是电力企业提高电网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提高配电网生产作业效率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MapX和Visual Basic开发工具,论述了在基于MapInfo平台下的配电网GIS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及相关技术,完成配电网GIS系统的开发。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对国内外大量文献阅读和技术标准的分析,对设计常州配电网GIS系统的基本原则、目标、方案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整理,为常州市配电网GIS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做了充分的理论和技术准备;然后,本文以常州市供电公司配电网的现状为背景从体系结构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服务架构设计、物理架构设计、总体方案设计等方面,完成了对常州市配电网GIS系统设计;最后,对设计的配电网GIS系统系统进行了功能测试。本系统的应用对于加强常州市供电公司的配电网管理,提供完善的服务,提高整个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符合智能电网背景下的配网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系统界面直观,操作简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的城市规模变得越来越大,电缆隧道成为了大中城市电力输送的主力军,承担着城市内的电力输送重任。为了保证电缆隧道中各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常规的做法是利用人工对电缆隧道进行定期巡检,但是随着电缆隧道规模逐渐变大,人工巡检方式负荷极大,已经难以满足要求。随着智能电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智能巡检方式应运而生,如: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架空线路巡检无人机等。由于电缆隧道环境比较特殊,所以针对电缆隧道的智
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使得可再生资源成为全球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风力发电是一种十分清洁而丰富的可再生资源,日益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级联式无刷双馈发电机(简称CBDFG)有着无刷化和可实现变速恒频发电的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风力发电系统及水力发电系统中,所以十分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CBDFG的变速恒频发电系统的进行研究,首先对CBDFG的物理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异步电机
航天器在发射过程中的力学环境非常恶劣,在发射阶段,受到多种准静态和动态载荷的作用,有可能导致结构失效。整星隔振系统能有效减小发射阶段卫星所承受的环境载荷,对提高卫星
热电材料是热电发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在因太阳光光照强度日夜交替而周期变化的环境中工作,由此产生的循环热载荷和循环机械载荷不仅会导致热电材料热电性能的下降,而
随着现场对发电机变压器组微机保护装置性能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软、硬件技术发展的自身需要,在总结和继承微机保护装置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32位嵌入式微控制器加16位高精度A/D构成的硬件平台。该系统充分利用嵌入式微控制器强大的运算能力、灵活的逻辑功能、丰富的外围资源等优点,且采用大容量外围存储芯片,从而保证了发变组保护装置实现高速采样、实时并行计算、程序面向对象模块化编程、故障处理报告详细全程
现代大、中型水面舰艇艇艏底部大多配置了艏探测综合声呐基阵并使用具有良好声透性的材质与具有良好声学特性线型的导流罩加以保护,以尽力提高声呐的信噪比,提高艇艏声呐的探测
近年来,随着特高压技术的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不断增加,特高压输电具有的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的特点越来越突出,同时对特高压保护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线路保护的要求。目前,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主要是以行波保护作为线路的主保护,行波保护具有选择性、响应速度快、数据采样周期短等优点,而且行波在传播过程中受系统振荡和互感器饱和的影响较小。然而实际工程中应用的行波保护装置存在可靠性不高,容易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