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票据市场是货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票据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结算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项传统业务,对于满足企业短期资金需求、改善银行服务功能、提高资金流动性、降低经营风险及融资成本、提高资产质量及经营效益等具有独特的作用,并成为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入、支持经济发展重要的融资新渠道。通过培育票据市场,将有效促进建立规范的银企及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提高社会整体信用素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把票据业务作为新的利润增长点,而票据业务也愈来愈成为各家银行及机构争夺的焦点。其内容概括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银行票据业务的一般理论。票据是指出票人自己承诺或委托付款人在见票时或指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可以流通转让的有价证券。票据是国际通行的结算和信用工具。它是在商品经济和信用制度的发展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二)我国票据市场发展的现状。我国票据市场近几年发展得较快,票据市场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票据市场初具规模,票据融资占社会总融资的比重不断提高;二是票据业务逐渐向经济发达、业务基础好、辐射能力强、金融机构较多的大中城市集中;三是票据业务经营逐步走向专业化、电子化,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发布了《关于受理金融机构加入“中国票据”网的公告》,对促进票据市场交易现代化建设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三)我国票据市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可能产生的风险和对策。我国票据市场目前有待完整完善。票据的签发与承兑是一级市场业务,票据的背书与转让是二级市场业务,完整的票据市场必须同时包括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以此标准衡量,我国票据一级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基础,功能不完善,而统一的二级市场又不存在,票据不能充分地流通转让。票据市场必要组成部分的缺位,使得票据市场仍面临着组织框架建设的问题。 票据市场存在较大风险。规范的票据业务是以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罄硕士学位论文入认S尸rER’51诬IESIS关系为基础的,经银行承兑或贴现后,商业信用纳入银行信用体系内,因此,票据市场的风险度较低。但由于我国票据市场上一些因素的存在,如社会商业信用基础薄弱,某些市场主体恶意套取资金,一些商行分支机构违规操作等,使得票剧市场成为风险较大的资金市场。对此,商业银行多持审慎态度,不愿积极介入。金融机制的缺位,制约了票据市场的发展。 (四)我国银行票据业务同业竞争的基本格局。近年来,随着票据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盈利的空间也日益缩小。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竞争优势日趋下滑,目前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充分认识到票据业务的发展前景,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中信实业银行、兴业银行等股份制和地方商业银行的票据业务也日益上升,同业间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 (五)有效实现我国银行票据业务监管的对策。促使票据市场基础条件的发育一是丰富票据品种,纳入票据范畴的有价证券除了汇票、支票和本票以外,还应有存单、保险单等,在我国各类票据总量均不大的情况下,央行可以考虑适当扩大票据种类。二是扩充票据总量。这有赖于入市主体的增加,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件地鼓励经营效益和企业信誉良好的企业发行各类商业票据,扩大市场票据的总容量。此外,在票据市场和票据数额发展到一定程序时,允许更多的银行金融机构进入票据市场,增加商业票据的流动性。 实现票据市场利率市场化在由供需双方自主入市、自动议价、自愿成交、不受任何行政干预和垄断价格控制的市场下形成的利率才是真正的市场利率。因此,放开利率管制之后,在票据市场充分发展到一定程序,一个接近市场真实水平的贴现利率将会形成,这有利于建成统一的货币市场利率体率,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提供价格参照体系。 本文指出银行票据业务监管的基本理论和一般理论,对我国票据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对有效实现我国票据业务的政府监管提出异议,对银行间同业竞争的格局及票据业务的风险性的对策思考进行了分析,具有创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