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膜调控下黄土旱塬冬小麦的产量及水肥效应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ftware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黄土旱塬冬小麦在农户施肥(NH),农户施肥+垄膜调控(NH+LM),测控施肥(CB),测控施肥+垄膜调控(CB+LM)与测控施肥+平膜调控(CB+PM)5种调控方式下的产量及水肥利用效应。旨在为黄土旱塬小麦提高水分生产效率,增产增收提供理论依据。其主要研究结果有:覆膜调控对黄土旱塬冬小麦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中,覆膜调控下的CB+PM、CB+LM和NH+LM处理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较不覆膜的CB和NH处理分别提高了29.2%~60.1%和26.4%~61.7%,差异均显著,且以CB+PM的覆盖效果最好。覆膜调控下的CB+PM较CB和NH干物质累积量提高了 29.9~77.0%,各时期差异均显著。CB+LM和NH+LM处理较CB和NH各时期提高了 2.6%~38.6%,差异在扬花和收获期达到显著。小麦植株对N、P、K素的累积吸收量随生育期逐渐增长,收获期累积量最大。覆膜调控下,CB+PM较CB和NH生育期N、P、K累积量分别提高27.5%~72.8%,58.1%~111.5%和22.2%~74.6%,差异在返青—收获期均显著;CB+LM较CB和NH在扬花—收获期分别提高32.1%~37.7%、38.9%~61.7%和33.6%~43.1%;NH+LM较CB和NH在返青—收获期分别提高19.5%~67.3%、37.9%~61.1%和33.1%~64.7%,差异均显著。冬小麦地上各部位氮素和磷素吸收主要集中于籽粒中,钾素吸收主要集中于茎叶中。覆膜调控处理籽粒对氮素和磷素的吸收量分别较不覆膜处理提高41.5%~69.7%和35.1%~48.9%;覆膜调控下的茎叶对钾素的吸收量提高了 34.1%~74.2%,且差异显著。地膜覆盖可以显著提高小麦花后养分转移量,其中CB+PM处理对氮素和磷素的转移量较CB和NH处理分别显著提高58.9%~94.8%和73.9%~115.8%。覆膜调控加大了对土壤水分的消耗,CB+PM与CB和NH相比增加了 10.0%~12.6%;CB+LM和NH+LM较CB和NH提高了 7.4%~10.2%。覆膜调控的主要耗水层位于60-200cm 土层。水分生产效率CB+LM和CB+PM较CB分别显著提高18.5%和32.1%;NH+LM较NH显著提高21.6%。夏闲期蓄水效率CB+LM和CB+PM较CB分别提高66.5%、79.5%;NH+LM较NH提高61%,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周年土壤水分平衡。从温度效应来看,CK+LM能够有效调节土壤温度,在冬小麦生长早期阶段增加土温,生长后期阶段降低土温,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CK+PM除在拔节期温度有所降低外,始终保持良好的保温效果,有利于促进冬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分蘖数和小麦生育期干物质积累。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CB+PM和CB+LM处理较NH提高111.1%~122.2%,差异显著;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SOC)含量CB+PM、CB+LM和NH+LM处理较CB提高25.3%~30.4%,差异显著;土壤易氧化态有机碳(ROOC)和轻组有机碳(LSOC)含量CB+LM和CB+PM处理较CB分别提高22.4%~34.7%和13.6%~15.9%,差异显著。从惰性有机碳来看,CB+LM和CB+PM较CB 土壤重组有机碳(HSOC)含量提高35.0%~55.5%,差异显著。地膜覆盖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土壤轻组有机氮(LSON)、可溶性有机氮(DSON)和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但降低了土壤颗粒有机氮(PON)含量。土壤PON含量CB+PM和CB+LM处理较CB降低20.6%~23.5%,差异不显著;NH+LM较NH降低27.8%,差异显著。收获后,覆膜调控下的NO3-N累积量较无地膜覆盖的处理均有所降低。CB+PM和CB+LM较CB显著降低16.4%~26.2%。收获后小麦有效磷含量相较播前整体呈增加趋势,覆膜调控下的土壤有效磷增加幅度显著降低。CB+PM、CB+LM和NH+LM处理较CB和NH处理降低了 23.4%~45.2%。收获后速效钾含量总体下降。覆膜调控处理有效钾降低幅度较小。CB+PM、CB+LM和NH+LM处理较CB和NH处理降低了35.7%~73.1%。覆膜调控对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具有积极作用。CB+PM处理土壤酶活性较CB提高了 0.8%~24.6%;微生物生物量较CB处理提高了 1.85%~145.2%。综上所述,覆膜调控下的CB+PM和CB+LM处理在测控施肥的基础上均能有效改善土壤水热状况,提高水分利用效率,促进小麦干物质和养分的累积,从而实现黄土旱塬冬小麦增产增收的目的,且以CB+PM处理效果最优。因此CB+PM和CB+LM处理两种覆膜调控方式均适宜在黄土旱塬乃至我国旱地麦区推广应用,且以测控施肥+平膜穴播(CB+PM)的覆膜调控方式效果更佳。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对环境形势关注日渐增加和国家对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二氧化硫烟气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铝工业经过70余年的发展,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主要工业污染物如含氟气体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治理,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治理相对滞后。国家2010年9月发布实施《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新标准规定,电解铝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从400mg
稻穗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性状,研究水稻穗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前期,以大穗籼稻品种宝大粒和小穗粳稻品种矮格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在第7染色体的相邻区
超疏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性质,在自清洁、防雾、防冰、抗腐蚀、防水等领域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而透明/增透减反的超疏水薄膜在室外的太阳能电池表面、幕墙、电子屏、激光增幅器上的应用前景更是不透明涂层无法替代的。构成超疏水涂层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为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和较低的表面能,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粗糙度越高,疏水性能越强,但是透过率会降低,所以如何协调粗糙度与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是制备透明/增透减反的超疏水薄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assava)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土壤盐渍化、干旱、冷、热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环境中的盐分是影响大部分农作物产量下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测控+秸秆碳、测控+硅钾肥四个处理,研究了秸秆碳与硅钾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寻求适宜当地旱作小麦优质高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对未来能源需求至关重要,作为燃料电池最核心部件质子交换膜的性能对PEMFC寿命长短影响极大。Nafion膜作为当前最被人们熟知的质子交换膜材料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不断攀升,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目前绝大多数能源来源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燃烧过程中还会产生危害环境的副产物。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属于可持续清洁能源,其中氢能无毒无害,燃烧热值高,生成产物也是完全无污染的水,是人类梦寐以求的未来能源。通过电解水(H_2O)获取氢气(H_2)是一种绿色简单的可持续发展技术。目前主流的商用水解电催化剂主要
在军事国防领域,军事武器的隐身研究一直是各国研究的热点与难点。隐身技术可以控制、抑制目标特征信号,提高武器平台的生存率。天线是通信信号收发的主要器件,通常是系统中的强散射源,天线的隐身特性是整体结构隐身能力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天线隐身可以分为工作频带内隐身和工作频带外隐身,通过加载不同形式的电磁隐身材料,可以对天线的带内和带外隐身性能同时或分别进行调控。带通型频率选择表面可以透过带内电磁波,对带外
大豆[Glycine max(L.)Merr.]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饲粮兼用作物之一,可作为植物蛋白最主要来源之一。我国南方是春大豆生产的重要区域,然而在春大豆种子发育成熟时期(R6或R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