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碳与硅钾肥对旱地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肥效应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hf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过田间试验,设置了农户施肥、测控施肥、测控+秸秆碳、测控+硅钾肥四个处理,研究了秸秆碳与硅钾肥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水分和养分利用的影响,以寻求适宜当地旱作小麦优质高产的科学施肥措施,从而为解决旱地土壤的有机培肥和小麦稳产高产等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支撑。主要结果如下:(1)小麦返青期茎蘖数达到最大值;生育期干物质累积量呈上升趋势;穗粒数和千粒重是秸秆碳显著高于农户、测控处理23.44%、25.62%和18.57%、16.03%;公顷穗数是秸秆碳、硅钾肥显著高于农户、测控14.63%、15.89%,其公顷穗数是主要影响产量的因素。(2)生育期地上部分氮磷钾累积量逐渐上升,秸秆碳、硅钾肥在小麦生育后期影响更明显;阶段累积量返青-拔节期最大,说明此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关键时期。成熟期各器官氮、磷素吸收表现为籽粒>茎叶>颖壳>轴,吸钾量最大为茎;秸秆碳、硅钾肥对氮磷素的吸收总量有较大的提升,且差异显著,秸秆碳提高了小麦对钾素的吸收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3)氮素表观回收率硅钾肥比测控显著提高了38.89%,钾素表观回收率秸秆碳、硅钾肥比测控处理提高了59.16%、31.88%;秸秆碳氮、磷、钾素收获指数分别为0.60、0.52、0.17均高于农户、测控处理;且生理效率秸秆碳也高于农户与测控处理。(4)收获后2m土层贮水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硅钾肥比农户、测控提高了9.97%、2.39%和20%、11.49%;降水生产效率秸秆碳与硅钾肥分别高于农户、测控处理21.59%、14.79%和18.43%、11.81%;耗水量秸秆碳比测控处理提高了5.87%。(5)0-200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随着土层加深而逐渐下降,淋溶更为显著,播前贮量主要集中于0-40cm处。收获后0-100cm土层农户硝态氮最高,秸秆碳与硅钾肥显著低于农户12.98%和10.91%,减少了土壤中硝态氮的残留。(6)收获后土壤有效磷含量变化,在0-20cm表层土壤中最为明显;2m土层有效磷贮量的变化,硅钾肥>农户>秸秆碳>测控处理,硅钾肥与秸秆碳有效磷贮量变化均高于测控处理。在0-40cm土层中,秸秆碳与硅钾肥速效钾含量的变化在20.32-30.34mg/kg之间,大于农户、测控施肥处理;收获后土壤速效钾贮量变化,秸秆碳与硅钾肥有所增加,农户、测控钾素减少。(7)水溶性有机碳、微生物量碳秸秆碳均比测控处理显著提高了7.72%、66.67%;秸秆碳与硅钾肥的易氧化有机碳均显著高于测控;轻组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秸秆碳均比农户、测控显著提高了36.15%、25.88%和20.53%、26.71%;重组有机碳钾肥比农户显著提高了35.21%。微生物量氮秸秆碳均显著高于农户、测控、硅钾肥41.12%、59.50%、19.67%。颗粒有机氮秸秆碳比农户、测控显著提高了50%、39.29%。秸秆碳与硅钾肥能提高土壤碳氮的含量与土壤活性,并改善土壤环境。(8)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生育期表层活性呈上升趋势,成熟期过氧化氢酶四个处理均比杨花期提高了41.88%、48.67%、38.04%、44.30%;脲酶拔节期秸秆碳、硅钾肥均比农户显著提高了7.17%、8.86%,杨花期活性最高;生育期磷酸酶活性逐渐降低,成熟期最低值平均为1.22mg/kg。(9)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秸秆碳比农户、测控处理提高了45.63%-83.92%和3.45%-66.67%。微生物量氮在拔节期达到高峰,硅钾肥比农户、测控显著提高了34.53%和28.34%,成熟期秸秆碳比农户、测控显著提高了79.5%、83.8%;微生物量磷生育期呈上升的趋势,介于7.23mg/kg-21.13mg/kg之间,秸秆碳均显著高于农户、测控处理。秸秆碳与硅钾肥对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优于农户、测控。经试验结果分析得出,在晋南当地旱作麦区,在测控施肥基础上,适当配施秸秆碳与硅钾肥,小麦的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及碳氮组分等均有提高,且当地降水得到充分利用,因此可以在当地麦区推广应用。
其他文献
风力机作为风电控制系统中的被控对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水平轴风力机为主流的风电领域,垂直轴风力机仍凭借其噪音小、成本低以及运输方便等优势在分布式发电中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计算机控制技术以及电力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技术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单相接地故障选线、故障定位和隔离等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基于消弧
铝毒害是酸性土壤中限制作物生长发育的关键因素,如果能解决铝毒害在酸性土壤中对作物的危害,就能提高酸性土壤上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使用甜玉米耐铝自交系T56和铝敏感自交系T49为试验材料,对其苗期耐铝性状进行QTL定位和转录组分析,主要结果如下:以耐铝自交系T56为父本,铝敏感自交系T49为母本,用其208个F_2单株作为遗传作图群体。从玉米基因组数据库中选取826对SSR引物序列,从中筛选出18
随着现代人类经济社会的进步和迅猛发展,带来了自然能源的短缺和严重的环境资源污染等多种社会问题。如何寻找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以及如何能够通过绿色无污染的方式解决能
生物酶驱动微纳米马达是一类利用生物酶与对应底物之间的催化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动能的微纳米器件。由于其尺寸小、能自主运动,因此有望在生物传感、主动给药及微创手术等生
随着我国对环境形势关注日渐增加和国家对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二氧化硫烟气排放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铝工业经过70余年的发展,整体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随着技术的进步,主要工业污染物如含氟气体的排放得到有效的治理,但工业废气中二氧化硫治理相对滞后。国家2010年9月发布实施《铝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5-2010)新标准规定,电解铝工业企业生产过程烟气二氧化硫排放浓度限值从400mg
稻穗大小是决定水稻产量的重要性状,研究水稻穗型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生产应用价值。前期,以大穗籼稻品种宝大粒和小穗粳稻品种矮格拉为亲本,构建F2群体,在第7染色体的相邻区
超疏水材料由于其独特的表面性质,在自清洁、防雾、防冰、抗腐蚀、防水等领域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而透明/增透减反的超疏水薄膜在室外的太阳能电池表面、幕墙、电子屏、激光增幅器上的应用前景更是不透明涂层无法替代的。构成超疏水涂层的两个重要因素分别为一定的表面粗糙度和较低的表面能,对于疏水表面而言,粗糙度越高,疏水性能越强,但是透过率会降低,所以如何协调粗糙度与透明度之间的关系,是制备透明/增透减反的超疏水薄
木薯(Manihot esculenta Crantz,Cassava)是热带地区重要的粮食作物。土壤盐渍化、干旱、冷、热等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限制因子,环境中的盐分是影响大部分农作物产量下降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和分析巨大/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分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