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开端——论二十世纪初期日本美术教育对中国的影响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okao5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日两国的传统文化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遭遇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获得了融会贯通、重遇新生的机会。在这期间发起的留学运动是当时规模最大的文化交流活动,虽然对于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来说无疑是西方美术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影响更甚更广,但对于二十世纪初期前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刚刚起步的时代,日本的美术教育方式对近代中国的艺术发展和建设,尤其是在美术教育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国内外学者对留学运动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针对留日学生的细致深入研究较少。中日两国都地属亚洲国家,新式美术教育的开始皆受到西方美术的影响,却因具体国情、经济、文化的不同,其美术教育的发展情况存在着较大差异,且中国近代美术教育的建立受到日本较大的影响。  笔者针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留日学生群体进行研究,通过查阅历史资料、阅读历史评论等方法,首先对中国近代教育、近代美术教育的产生和留日运动以前的中日关系做一个简单的阐述;其次简单介绍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概况,从留学运动产生的背景、原因、概况以及当时国情、政治形势对留学生的影响;然后对日本美术教育发展的历史简况进行总结,以及明治维新后日本美术教育展开的一些列变革运动,理清这一时期中国画家留学之地的实际情况;之后以两江师范学堂等新式美术学校为切入点,总结留日美术学者归国后和日籍美术教师对中国美术教育进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从而分析出日本美术教育在中国近代新式美术教育建立之初所产生的重要影响;最后总结二十世纪初期日本美术教育在吸收外来文化上的成功经验,以及中日美术教育的发展概况进行举例对比,引申出对当代中国美术教育发展的启示。
其他文献
1.交叉式线岔在我国的应用情况rn在我国现行设计中,适应中高速运行的线岔主要有无交分式线岔和新型交叉式线岔两种形式.由于无交分式线岔的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只能在腕臂定
独特、个性与创意的服装越来越多的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关注,这种愈演愈烈的消费趋势并不应仪仅归咎于一种偶然现象或是消费者的某种猎奇心理。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增长,信息化便捷
期刊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出现及迅猛发展,它看起来越来越使艺术变得更加完美了。但是在这“完美”的背后,究竟是意味着艺术的不断升华亦或者是扼杀。在没有任何数字设备的时代,古典油画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成瘾,这种情况在大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网络成
学位
郭嵩焘(1818—1891)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儒学大家,他的儒学思想以及儒家心性对其书法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郭嵩焘儒学以及儒家心性的角度对其书法观念进行系统研究,深
“具象语言新维度”的课题研究由芝加哥“云门”现象引入,在雕塑和公共艺术两大空间艺术造型领域,在艺术语言使用的共享与分立中,以具象语言研究为切入点,从公共性、形式表现和表
林风眠曾提出了“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的主张①”,而民国时期的都市风俗画正是在西化潮流与政治变动的背景下表现出了一种中西融合、从传统到现代转化的创新意识。同时
明末是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高峰之一。黄道周是一个以继承道统为己任的学者,他以气节闻名于世,可以说这是一个探讨中国儒者与书法关系的最佳人选。黄道周在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