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2断块构造上位于济阳坳陷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侧,是一个被东西走滑,北断南掉正断层切割的鼻状断块。该断块为临盘油田大芦家地区主力含油断块之一,现已步入后期“三高”阶段。但仍然存在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如,小层划分与对比不统一、沉积微相认识有争议、砂体发育规律不明确、储层非均质性认识不清等问题,为了进一步摸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和改善开发效果,需要针对这些基础地质问题进行详细研究。本文以层序地层学、沉积学、油气田地下地质学等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前人成果及项目资料、采用“标志层控制法”、“等高程对比法“、“叠置砂体对比法”、“相变砂体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开展研究区小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将馆二段划分为4个小层。同时借助建模资料,对研究区各小层的厚度发育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在精细地层格架内,利用岩性特征、测井、录井资料以及区域地质资料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研究区馆二段发育辫状河相,主要发育河床亚相和河漫亚相。共识别出4种微相类型:心滩、河道充填、河漫滩、泛滥平原,总结了各微相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展布特征。运用岩心资料和测井二次解释成果进行了储层特征及其非均质性的研究。通过计算砂体发育规模和频率等参数,弄清砂体发育特征。储层砂体发育模式呈现切叠型、对接型及孤立型等类型。基于砂体连井对比图和砂体平面展布图,阐明了砂体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发育规律,其中砂体最主要的沉积微相为心滩微相及河道充填微相,河漫滩次之,该区砂体的主要形态为连片状及条带状。对储层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和平面非均质性等方面的研究表明,馆二段储层非均质性整体为较均匀型,非均质程度中等;层间渗透率差异不大,非均质性较弱。通过结合沉积微相划分结果、储层物性资料、建模成果等,划分出馆二段0-2小层的平面储层有利区带;通过对钻遇率、砂层厚度、物性参数、有效砂体厚度等参数进行半定量化分析,认为馆二~1小层评价结果最高,为Ⅰ类储层,馆二~2小层为Ⅱ类储层,馆二~0小层为Ⅲ类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