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I对破骨细胞分化及卵巢切除后骨质丢失的调控作用和机制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骨质疏松症是我国中老年群体高发的常见疾病之一。在疾病早期,患者通常没有显著的临床表现,主要体现为低骨量和骨密度。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可出现疼痛、脊柱变形和骨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在正常的骨微环境中,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别负责骨吸收和骨生成,二者的活动始终处于一种不断更新的相对平衡状态。目前认为,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与破骨细胞骨吸收增强、成骨细胞骨生成不足导致的骨重塑失衡有关。双特异性磷酸酶6(DUSP6)是一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磷酸酶,负责在单个蛋白底物中的酪氨酸和丝氨酸/苏氨酸残基上去磷酸化,与细胞增殖和分化等生物功能紧密相关。研究表明,DUSP6可介导炎症相关的T细胞激活和分化。BCI,也叫做(E)-BCI,是一种DUSP6的小分子抑制剂,分子量约为317,据报道可以抑制DUSP6表达并促进斑马鱼胚胎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另一项研究发现,BCI可经由Nrf2信号减弱脂多糖(LPS)介导的巨噬细胞炎症。当前BCI相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和炎症反应方向,关于其在骨代谢包括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分化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是探讨DUSP6抑制剂BCI对破骨细胞激活与分化的影响及相关的调节机制,为靶向骨质疏松性骨丢失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策略。研究方法在第一部分,我们通过CCK-8实验探究了BCI对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及小鼠原代骨髓巨噬细胞(BMMs)的细胞毒性作用,检测了BCI对BMMs细胞凋亡和周期的影响,并检测最适浓度下的BCI对破骨细胞前体DUSP6表达的抑制作用。在第二部分,我们通过TRAP染色、q RT-PCR、Western blot、FAK染色、细胞免疫荧光、骨片吸收实验系统全面地评估了特定浓度下的BCI对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形成、融合及骨吸收活性的影响。在第三部分,为了探究BCI抑制破骨细胞分化的潜在分子机制,我们通过转录组测序(RNA-seq)、生物信息学分析进行初步探究,并采用Western blot、Co-IP验证分析结果。在第四部分,我们通过建立双侧卵巢切除(OVX)骨质疏松小鼠模型来评估BCI对骨质疏松症性骨丢失的缓解和保护作用。研究结果1.低剂量(≤2μM和≤4μM)的BCI对RAW264.7和BMMs没有明显的细胞毒性。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BCI(≤4μM)对BMMs的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影响。在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激活过程中,BCI抑制了RAW264.7细胞和BMMs中的DUSP6蛋白表达。这些结果表明,BCI能有效抑制DUSP6蛋白的表达而不影响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2.TRAP染色、q RT-PCR、Western blot、细胞免疫荧光结果表明,特定浓度下的BCI可显著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形成与分化;FAK与q RT-PCR结果表明,特定浓度下的BCI可显著减弱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融合;骨片吸收实验表明,BCI显著降低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骨吸收活性。3.RNA-seq测定了有无BCI干预的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转录组表达情况。测序结果发现,在BCI干预组中有177个基因表达量下调和45个基因表达量上调。BCI干预组中破骨细胞分化关键基因表达显著降低,这与上一章节中的q RT-PCR结果一致。GO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了BCI处理后前50个最显著的差异表达基因(DEGs)代表的主要功能。这些基因的生物学过程主要富集在受体配体活性、趋化因子活性和破骨细胞分化调控;分子功能涉及对脂多糖的应答、中性粒细胞迁移和趋化。KEGG通路富集结果显示了几个可能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相互作用、破骨细胞分化、类风湿关节炎、NF-κB和TNF信号相关的通路。以上结果不仅再次确认了BCI抑制破骨细胞生成,并且提示了可能的下游分子信号通路。GSEA结果显示,通过NF-κB的TNF-α信号在RANKL诱导组中显著富集,而在BCI处理组较少富集。此外,NF-κB/p65核转位的免疫荧光染色实验结果显示,RANKL诱导组中发生了明显的NF-κB/p65核转位,而在BCI处理组中这一过程被显著抑制。此外,Co-IP实验发现NF-κB/p65和NFATc1之间的蛋白结合受到BCI的显著抑制。Western Blot结果表明,BCI可通过减弱STAT3和NF-κB信号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分化。4.采用micro-CT评价骨质疏松模型小鼠股骨小梁区的骨丢失情况,我们观察到,在低浓度和高浓度BCI处理组中,骨质疏松小鼠骨小梁区域的骨丢失状况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定量分析显示,与OVX组相比,BCI干预组动物的骨体积/总组织体积(BV/TV)、骨小梁数(Tb.N)、骨密度(BMD)和骨表面密度(BS/TV)明显增加。与micro-CT结果一致,H&E和Masson染色显示OVX组的样本在股骨远端骨小梁区域有明显的骨破坏,然而BCI处理组样本中很少观察到这种情况。此外,在TRAP染色结果中,相对于Sham组,OVX组小鼠样本的骨小梁区域附近检测出大量的TRAP+细胞。相比于OVX组,高浓度与低浓度BCI处理组小鼠骨小梁区域的TRAP+破骨细胞数量明显减少。我们接着分离实验动物的肝脏和肾脏并采取组织学分析。H&E染色结果显示,BCI干预组小鼠肝、肾结构未显示明显的病理改变。这些结果表明,BCI在没有明显肝肾毒性的情况下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激活缓解OVX骨质疏松小鼠的骨质丢失。研究结论本文首次探究了BCI对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生成的效果及相应机制。体外实验结果表明BCI可显著抑制RANKL介导的破骨细胞激活与分化、融合和骨吸收能力,并且这种抑制效应可能是通过阻断STAT3与NF-κB信号并抑制NF-κB/p65与NFATc1的结合实现的。此外,体内实验结果表明BCI有效减轻OVX诱导的骨质疏松小鼠的骨丢失。我们的结论为骨质疏松药物的研发提出了一种新的思路,也为靶向骨质疏松症性骨质丢失的治疗提供了不同的策略。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为显著特征的临床危重急症,具有起病急、病情凶险等特点。ARDS人群发病率低,但在ICU住院患者和需要机械通气的患者中发病率高,分别为10%、23%[1],病死率高达21%~50%[2-4]。早期识别并干预治疗尚未达到ARDS的高危患者,对改善患者预后及降低ARDS发病率具有重要意义。具有ARDS危险因素的低氧血症性呼吸衰竭患者并非
学位
一、背景与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和代谢异常疾病之一。PCOS不仅会影响生殖功能,还会增加患者在中年或晚年发生2型糖尿病(T2DM)、心血管疾病、代谢综合征和子宫内膜癌的风险。此前有研究发现,多囊卵巢综合征女性存在一定程度的认知功能变化和情绪异常,也有少部分研究发现其存在脑功能结构异常。然而大多数关于PCO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和治疗方面,或只侧重于一
学位
研究背景:DNA碱基主要包含胸腺嘧啶(T)、胞嘧啶(C)、鸟嘌呤(G)、腺嘌呤(A),DNA碱基损伤普遍存在肿瘤细胞内,损伤因子主要包括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氧化剂、烷化剂及紫外线照射,其中DNA氧化损伤最为频繁。由于鸟嘌呤的8号位碳原子极易受到氧化攻击而形成的8-氧代-7,8-二氢鸟嘌呤(8-oxo-7,8-dihydroguanine,8-oxo-G
学位
背景肾病综合征(NS)患者无论最终是否进展成为慢性肾脏病(CKD),其循环脂质和脂蛋白的代谢情况都会发生改变。脂质代谢紊乱可导致动脉内膜脂质浸润,增加动脉粥样硬化(AS)风险,是NS并发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持续未缓解的NS患者心血管风险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升高。尽管他汀类药物是血脂管理的基石,但对于肾功能未明显下降的NS患者,他汀类药物是否可有效降低心血管风险尚不明确。并且,早期识别和预测NS患者发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自2019年12月下旬,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爆发,这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具有严重传染性而广泛、持久传播,造成全球范围内的疫情大流行。重型和危重型患者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更为严重者可伴随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败血症、脓毒性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等,临床治疗难度大,病死率高。当前针对COVID-1
学位
研究背景: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以肺血管明显重塑、肺循环负荷进行性升高,导致右心室肥厚和重塑为特征的综合征。其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力≥25mm Hg。2019年,WHO的报告指出,全球约有1%的人口患有PAH,约有50%的心衰患者受其影响,尽管针对PAH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在近年来已经得到
学位
背景及目的:间质性膀胱炎/膀胱疼痛综合征(Interstitial Cystitis/Bladder Pain Syndrome,IC/BPS)是一种病理机制还未完全明确的膀胱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下尿路症状(如尿频、尿急及夜尿增多)和盆腔区域疼痛(如会阴部、耻骨上疼痛)。虽然目前其病理机制仍未完全明确,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膀胱传入神经敏化参与了IC/BPS的发病机理。膀胱传入神经敏化表现为膀胱传
学位
背景以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为代表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影响了超过5亿的人口[1],并消耗了巨量的公共卫生资源,是国内外呼吸病学领域长久以来的研究重点。研究证实哮喘和慢阻肺都可根据患者诱导痰嗜酸粒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的比例区分为不同气道炎症表型。两种疾病的嗜酸粒细胞增多表型患者都展现出了更好的激素治疗反应性、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而中性粒细胞增多表型的哮喘和慢
学位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世界上最具破坏性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筛查和诊断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但HCC起病隐匿,早期往往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目前常用的早期筛查肝癌的方法仍为血清学标志物辅助检查结合影像学方法,但它们早期诊断的检出率不高对于肝癌的早期治疗价值有限。因此,真正意义上的“早发现”亟待更灵敏特异的肿瘤标志物来及早甄别出早期
学位
背景抑郁症已成为世界性医学难题,任其发展将进一步加剧社会医疗负担,防控抑郁症势在必行。目前确诊抑郁症多依靠临床专业人员,参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DSM)和国际精神疾病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ICD)这两套标准进行诊断,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