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调查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shan8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城市化发展经历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缓慢上升——明显放慢——稳步上升——快速上升四个阶段,目前城市化的总体发展水平较高。但是必须看到,南京城市化水平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南京自身是一个特大城市,且其所辖县域人口较少。现在经撤县改区,已由原来的5县剩为高淳、溧水两县了,这与同类城市相比数量较少。南京城市化的总体发展水平虽然较高,但城市化发展严重不平衡,县域的城市化较低,与市区存在较大差距:根据2001年统计,南京市区城市化率为75.89%,县域的城市化率为22.99%(2001年已经变为四县),市区与县域的城市化率相差50多个百分点。按照“十五”规划,2010年南京市域城市化水平要提高到70%以上、农村城镇化水平达到50%以上的目标、“十五”期间农村城镇化率每年要提高2%左右。近几年,南京为加快城市化进程进行了一些行政区划调整,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建制城市化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人口非农城市化。因此,要想加快南京城市化进程,有必要采取切实的措施加快县域城市化进程。 在推进南京城市化进程中,农民是重要的微观基础,是城市化进程的最终实施主体,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何将直接决定南京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只有了解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真实意愿,才能采取适当的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吸引农民自愿从农村走进城市,从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转变为城市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从而真正促进城市化发展。 传统的人口迁移理论告诉我们,农民是否迁往城市取决于“预期收益”的高低,“预期收益”越高,其越有可能发生迁移。“预期收益”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迁移者自身人办资本素质的高低及参与城市就业竞争的信心和能力。由于迁移者的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工作经验和子女状况等可以影响迁移者克服迁移障碍的能力和迁移后的就业机会、收入以及发展后劲,所以,同一地区的不同个体在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下会作出不同的迁移决定。 本研究以人口迁移理论为基础,以南京三县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二元选择模型对影响农民进城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通过进一步分析家庭因素与进城意愿的关系,考察处于不同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家庭进城意愿的差别。在考察影响农民进城的主要因素时,选择了村庄农户为调查对象,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受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调查研究教育状况、非农收入状况和家庭中的上学孩子数是影响进城意愿的主要因素.在分析家庭因素与进城意愿的关系时,选择了村庄农户和在行政推动下进城的居民两组对象,比较的结果表明:处于不同发展背景下的地区,其家庭进城意愿存在差别,而意愿的差别归根结底是由当地经济的差别、人们获得就业机会的差别决定的.最后针对分析所得的结论,从增强吸引力,提高农村家庭进城意愿的角度提出推进南京城市化进程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为了研究南溪长江大桥锚碇隧道后续洞掘进爆破时隧道围岩的振动特征,采用动力有限元(LS-DYNA)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锚碇隧道后续洞掌子面开挖至隧道轴线27 m处的工况进行了数值
目的:探讨STZ诱导树鼩T1DM的发病机制。方法:对STZ诱导的DM成模(FBG≥11.1mmol/L)和未成模(FBG<11.1mmol/L)的树鼩分别检测其FBG、FINS、TC、TG。光镜下观察胰岛病理形态学改变,透
本试验以大棚辣椒为研究对象,研究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对其各生长指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含腐植酸水溶肥料能够明显增加辣椒植株的株高、茎粗、侧根数量等生长指标,并能显
掺加混凝土内养护材料是解决高性能混凝土自收缩和开裂的重要技术手段,本文重点介绍了无机多孔类混凝土内养护材料的来源、孔隙特征和性能特点,以及其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状况和
本文建立了适合于复合材料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是在复合材料结构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上对复合材料结构进行优化设计的。本文的优化设计方法分为两步:第一,对结构的铺层角度进
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油路的走向和电磁阀的控制状态,将错综复杂的换挡油路过程简化为基本的逻辑表达过程,使得换挡过程更清晰,并用逻辑法表达自动变速器的油路走向过程。
虚拟现实和计算机仿真(Simulation)是用计算机对系统或活动本质的复现技术。计算机仿真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是事故再现分析。其主要任务是辅助事故处理人员快速、高质量地进行
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是优化产品产业结构、推进农业结构性改革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特色农产品网络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
《我国民事诉讼证人证言制度的重构》依据国内外有关法律规定,结合我国民事诉讼的现状,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在证人证言制度上存在的问题,并从证人资格、证人
由于焊接工艺制定过程的复杂性、多因素性、经验性,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引入专家系统来辅助焊接工艺设计;另一方面,由于焊接工艺文件和焊接工程资料需要组织保存大量信息,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