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对腭裂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xwww1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要研究应用引导性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能否在腭板缺损中形成良好的骨形成,为临床治疗腭裂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腭部骨生成中细胞生成、分化、以及腭板骨架桥形成的时期和机理,胶原-聚羟基乙酸对腭裂骨缺损引导性再生的影响。方法 1.实验所用胶原溶液为可溶性牛腱胶原,其主要成份为I型胶原。将牛腱剔下,浸入70%酒精溶液中,20min后在无菌条件下抽出牛腱并将其剪碎,置入0.5%的醋酸溶液中,在4℃条件下不时搅拌。48小时后离心(10000r/min)约1.5小时,去渣。上清液用100g/L NaCl溶液盐析,最后将沉淀的蛋白质溶于4℃ 1mmol/L的HCl溶液中备用。配制胶原蛋白浓度为84 g/L(Lowry法)。将直径15μm的聚羟基乙酸纤维无纺网与交联胶原相混合,注入24孔培养板中,混匀,4℃ 过夜,置于序列冻干机中,真空冷冻干燥48小时,即制成多孔状胶原包埋处理的PlGA支架。将其在无菌Tris-HCl缓冲液中漂洗7天,自然干燥,将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 的醋酸溶液按每培养板孔4mg量滴入PLGA支架中即制成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60Co照射1至2小时灭菌备用。2. 8只成年实验犬分为二组:实验组4只,对照组4只。全身麻醉后切开腭部粘膜,去除高4cm,宽1.5cm的三角形骨板,切透鼻侧的粘骨膜,对照线直接以1号丝线间断结节缝合粘骨膜。实验组剪取预制完成的4×1.5大小的三角形PLGA膜,植入骨缺损区,粘骨膜1号丝线间断结节缝合。分别于术后4周、8周、12周、24周,成对处死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一对实验犬。对上颌骨进行X线CT腭板冠状位扫描观察。切取长5cm宽3cm的腭部标本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 X线CMR影像检查在术后对照组见腭部骨板后缘见三角型的透光区,裂隙边缘骨密度略有增强,裂隙明显地较切除的范围变小,骨缺<WP=39>损尖端变成圆钝。实验组:8周骨缺损区的透光率略高于原有腭部的骨板的透光率,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缺损区,骨缺损区的骨密度自缺损周边向中间及均匀相同,后缘密度降低与8周相比骨缺损区密度增加与正常的腭部板的透光率仍有差距,但边界已开始模糊,至24周裂隙后缘中部向内前方透光率降低缺损区的密度均匀与12周相比明显增加,与周边的正常的腭板无明显的界线,腭后缘骨板连续完整。向后缘密度略有降低。CT 检查24周实验组从腭板水平前部到后缘全层腭板连续骨缺损区完全修复成形,骨架桥区肉齿至硬腭后缘与两侧正常腭板厚度均完全一致。组织学所见实验组4周膜材料大部分降解,可见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异物巨细胞少量的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新骨形成明显,膜周围有多处新生编织骨和较完整的板层骨下可见大量的成骨细胞。8周两侧的新生骨在中间呈指状交叉。残存少量局灶性淋巴C浸润区,该区新生骨表面形略低于中间区,为残存少量的膜。12周新骨进一步致密,骨细胞较少骨陷密不典型,呈典型的密质骨。24周新骨形成仍然活跃,骨板后份较前份略薄。讨论 引导骨再生(GBR)是对引导组织再生(GTR)理论的丰富和完善。引导性骨再生的过程实际上是应用膜技术,为骨修复的“引导成骨”和“诱导成骨”造成良好环境完成骨再生的修复过程,即利用人工生物膜选择引导具有成骨能力的细胞占据骨缺损区,防止纤维性结缔组织向骨缺损内长入,改变骨创愈合环境,排除其它组织细胞干扰,引导骨再生,促进新骨形成,加速骨连接实验实验组术后4周,可见新生骨,腭板骨缺损内只有少量纤维性结缔组织长入;对照组存在大量致密结缔组织,新生骨不明显。实验组8周,新生骨组织充满整个骨缺损区,腭板裂隙骨缺损区内的新骨组织覆盖腭板骨裂隙缘。结果分析对照组新生骨量少,可能是骨修复过程中骨诱导因子的表达受到限制,骨缺损使其相对含量下降,加上骨诱导因子向周围扩散,绝对含量也随之下降,出现骨诱导障碍。而实验组出现大量新生骨,说明引导性骨再生成功的关键是放置屏障膜,由于<WP=40>PLGA复合膜发挥引导组织再生作用,一方面阻止成纤维细胞等周围结缔组织向缺损区内生长,将其排斥在骨缺损区外,引导迁移速率较慢的成骨细胞向缺损区内迁移、增殖。另一方面在骨缺损局部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骨再生环境,排除周围组织的干扰,防止骨诱导因子扩散,使骨缺损局部的骨诱导因子含量相对增加,从而诱导骨膜、骨内膜及骨髓中的骨原细胞成骨,修复骨缺损。与此同时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包绕覆盖缺损区,对骨组织再生还起到搭桥连接作用。本实验实验组术后8周X线CMR实验组显示各阶段在骨缺损区骨密度均匀,组织学观察新生骨在裂边缘和中缝都有产生,新生骨不断成熟并在其表面生成新骨。对照组的新生骨见于裂隙边缘,而中间缺损区为大量胶原纤维。结果分析胶原膜作为骨膜再生支架,使腭部粘骨膜参与成骨,对粘骨膜成骨的外骨痂起导向性生长作用,胶原膜在引导性骨再生中具有以下作用:①为骨再生组织提供空间;②阻止周围组织长入,排除外界干扰;③防止骨诱导因子扩散、丢失,使骨诱导因子收集、浓缩;④引导骨再生后经过一段时间隔膜降解不影响骨再生过程[145]。rhBMP–2/Co/PLGA复合生物膜是由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rhBMP)、胶原、PLGA微粒混合制成,主要成份是胶原,实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结合仿真头颅模型教学与传统的实验室临床前期实践教学相比,是否提高口腔修复学教学质量。 方法:针对对仿真头颅模型教学的评价,向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接受仿真头
牙周病引起牙周组织破坏,如果未得到及时的治疗,最终将导致牙齿的缺失。牙周炎引起的牙齿支持组织不足,可严重影响牙齿的功能。目前牙周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洁治、刮治,但对于牙
甘蔗合理施肥,不但可提高土壤肥力,满足各个生育阶段的营养要求,获得增产,而且可直接影响蔗糖份的积累。目前,随着甘蔗生产形势的发展,经济政策不断的落实,甘蔗收益大,社员
有效的“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是有力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核心途径之一;同时也是高校提升自身科研成果转化率的关键。从创新的类型、主体以及创新过程中资源与
目的:评价义齿清洁剂对着色拜耳牙的洁美效果及清洁前后拜耳牙的色彩稳定性。 方法:将三组21号色拜耳中切牙分别用红酒、咖啡、绿茶浸泡染色4周后,用洁美片浸泡去除着色,
本文改进了U.Hartmann提出的自适应调参规律,提出一种简便的参数估计模型和辨识算法,使计算量减少二分之一,参数估计的质量得到改善,调参律更接近于实际。文中着重研究了改进
氮肥单施或氮磷结合作基肥施用,能增加株高,促进茎粗,并增加光合面积(叶面积、穗面积和茎面积)、干物重和叶绿素含量。不同氮磷营养处理的小麦剑叶面积与千粒重有明显的正相
中图分类号:G633.6  在初中教材中,对二次函数作了较详细的研究,由于初中学生基础薄弱,又受其接受能力的限制,这部份内容的学习多是机械的,很难从本质上加以理解。进入高中以后,尤其是高三复习阶段,要对他们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性质(图象以及单调性、奇偶性、有界性)灵活应用,对二次函数还需再深入学习。  一、进一步深入理解函数概念  初中阶段已经讲述了函数的定义,进入高中后在学习集合的基础上又学习了映射
中图分类号:G623.5  所谓教学生活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将教材知识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从而使枯燥深奥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有趣、浅显易懂。  众所周知,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更是如此。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结合,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学生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进而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相关的
限购之前,杭州楼市仿佛被扎了一针兴奋剂,房价涨得理直气壮,全国各地的买房客怀揣资金蜂拥入杭,“抢房”市场之下,不少人一天时间就能将看房、选房、交定金全部搞定。而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