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共同犯罪认识错误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ew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共同犯罪认识错误是共同犯罪理论与认识错误理论的交叉部分,其能够体现共同犯罪理论的博大精深以及认识错误理论的错综复杂。对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研究,不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司法实践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我国,对于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还有待进一步系统、深入地研究。本文将立足我国的刑法,并以国内外关于共同犯罪以及认识错误的理论、学说为基础,尝试对共同犯罪认识错误进行简要的研究,期望能够为理论研究以及司法实践略微提供参考和帮助。本文除引言和结语之外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共同犯罪认识错误概述。首先,在共同犯罪的基础理论方面,笔者认同“整体—不法构成要件”理论,认为共同犯罪作为修正的构成要件,是一种违法层面的犯罪,另外还采纳了部分犯罪共同说以及狭义共犯的限制从属性说。其次,在认识错误的基础理论方面,笔者列举了德国、日本以及我国的认识错误的理论分类以及罪责处理的学说,认为认识错误应分为构成要件认识错误、禁止性认识错误、期待可能性认识错误,并且针对构成要件认识错误认为应采纳主客观对应法则来进行处理。再次,笔者认为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概念是指在实施共同犯罪的过程中,部分或全部共同犯罪人对其所实施的犯罪出现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最后,笔者认为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成立需符合事实、时间、主体三个条件,并且对共同犯罪认识错误的分类进行了简单论述。第二部分,同一共犯形式的构成要件认识错误。笔者认为同一共犯形式的构成要件认识错误,可以分为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与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客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依据各要素的不同,可包括:客体错误、打击错误、手段错误、因果关系错误、加重结果错误、违法性阻却事由错误、行为主体错误等。在主观构成要件要素的认识错误当中,主要是可以分为犯罪故意的误解、实行过限、实行减少等等。对于这一系列的错误,笔者依照部分犯罪共同说、狭义共犯的限制从属性等共同犯罪理论以及主客观对应法则等认识错误处理方法来进行具体论述。第三部分,不同共犯形式之间的构成要件认识错误。不同共犯形式之间的构成要件认识错误主要探讨的是出现角色、作用、分工形式的认识错误,包括:教唆犯与帮助犯形式之间的错误、帮助犯与共同正犯形式之间的错误以及帮助犯、教唆犯与间接正犯形式之间的错误,笔者将通过部分犯罪共同说、狭义共犯的限制从属性、共犯形式之间的不法性包容关系、行为支配理论等共同犯罪理论以及主客观对应法则等认识错误处理方法来进行具体论述。
其他文献
热固性树脂的脆性限制了它们在尖端领域的应用,因而对其增韧改性是热固性改性研究方面的重中之重。虽然国内外已有众多成熟的方法对其增韧改性,但这些方法往往会牺牲热固性树
介绍求逆矩阵的"凑矩阵"法,并借助实例说明其应用.
目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抑制剂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病人血浆中浓度显著升高。我们假设一种新的eNOS增强剂AVE3085可以改善由A
肿瘤的放射敏感性与放射治疗疗效密切相关,而肿瘤内乏氧又被认为对放射敏感性有重要的影响。乏氧诱导因子-1(HIF-1)是调节细胞适应乏氧的关键转录因子,通过维持肿瘤细胞代谢
自20世纪中期以来,美国许多农村学校就因“效率低下”被不断地整合,甚至关闭。然而,与此有关的理论假设并不是完全合理,且已给美国农村学生及农村社区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国农
在保障公正效率的同时,现代刑事诉讼立足于对维系伦理道德的追求,产生了“证人拒证权”的概念,并在诸多国家立法中有所体现。新《刑事诉讼法》突破了拒证权在旧法中零的规定,
随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在ERP建设过程中,对企业不同职能进行充分分析,以期最大限度的发挥ERP的效果。通过对制造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成本管理模块的详细分析,借助信息
《浮生六记》为清代嘉庆年间苏州文士沈复所著,是我国少有的一部以抒情散文笔法写就的回忆录,亦是作者的一部自传。该书一经推出便受到读者的广泛喜爱。最早的英译本是1936年
以经常账户持续逆差并不断强化为主要表现的美国经济失衡,是各国政府、学者和业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虽然有大量的研究成果及相关的对应策略,但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美国
车辆挂靠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普遍存在的运营方式,但是国家并未在法律层面上对其进行规范,而挂靠车辆引发的纠纷却从未间断。这给司法机关、运输从业者以及挂靠车辆侵权事故的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