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引领产业的发展。近红外光谱技术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石化、制药、食品等各个领域中。然而,由于近红外仪器类型繁多,分析建模难度较大,其标准分析方法发展也相对缓慢,因此,在制药领域,近红外相关标准屈指可数。混合均匀度和水分是中药生产过程的关键质量属性,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有效性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混合均匀度控制方法费时费力,且会干扰混合,甚至破坏混合平衡,产生误差;同样,传统的水分测定方法时间长,测定条件要求高,不仅操作烦琐、耗时、且水分含量在测定过程中经常发生变化。因此,为了保证最终产品质量的稳定均一,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中药生产过程混合均匀度与水分进行检测势在必行。然而,目前虽然已有诸多的中药生产企业采用该技术进行混合均匀度与水分的检测,但是没有统一的规范,其近红外(Near Infrared,NIR)检测方法标准也至今未见报道,导致相关生产企业技术应用和质量检测报告五花八门,这种情况制约了 NIR光谱技术应用、质量控制和追溯。因此,本研究基于过程分析技术,以健胃消食片、同仁牛黄清心丸、银杏叶提取物粉末等为载体,朝向标准的目标,分别建立其混合均匀度和水分的NIR检测方法。进一步,基于多个剂型的多批次研究,结合标准的普遍性、适用性、规范性、权威性,建立中药混合均匀度与水分NIR检测团体标准。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四个部分:一、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近红外在线检测方法的建立本章分别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研究载体,采用Luminar 4030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GSA101A型在线近红外光谱仪及SNAP32!软件包和The Unscrambler化学计量学软件,在线判断其混合终点。经参考方法验证,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可以用于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混合过程混合均匀度的近红外在线检测,并能对混合终点进行准确判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对以上载体的质量控制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二、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同仁乌鸡白凤丸、脑心通胶囊和健胃消食片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及实地调研,并结合北京同仁堂有限公司、山东金璋隆祥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等公司提供的采用不同混合设备及NIR光谱仪采集的混合在线数据,收集并分析工作组内部及国内相关行业内的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产品生产单位的专家意见223份,逐步形成草案初稿、征求意见稿和送审稿,最终建立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粉末混合均匀度在线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并完成《标准附录》和《编制说明》。三、中药水分近红外检测方法的建立分别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研究载体,采用NIR光谱技术,建立基于偏最小二乘法(PLS)的水分定量分析模型。比较一阶导数、平滑(Savitzky-Golay filter smoothing,SG平滑)、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则变化(SNV)等光谱预处理方法,以校正均方根误差(RMSEC)、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以及决定系数(R2)为模型性能评价指标,优化水分定量模型。结果表明,在银杏叶提取物粉末水分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SG9+SNV,主成分数选择4,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373和0.2471,偏差为0.03353,平均相对误差为5.04%;在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定量分析中,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为Normalize,主成分数选择5,预测决定系数(Rpre2)和RMSEP分别为0.9266和0.3282,偏差为0.0396,平均相对误差为4.18%;在同仁牛黄清心丸定量分析中,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657和0.1572,平均相对误差为1.15%,不带包装膜样品的Rpre2和RMSEP分别为0.7722和0.2078,平均相对误差为0.62%,预测结果较好;表明所建水分NIR定量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四、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建立以银杏叶提取物粉末、银杏叶中间体颗粒和同仁牛黄清心丸为载体,根据课题组前期的工作基础,并结合本研究第四章的研究内容,逐步完成团体标准《中药生产过程中间体及制剂水分无损检测 近红外光谱法》的草案初稿和征求意见稿,形成《标准附录》以及《编制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