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最早出现于1982年的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冷战结束后,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矛盾开始激化,迄今这一矛盾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重要因素。在中日关系目前处于非常困难的情形下,研究存在于两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解决途径,是学术界的一项紧迫任务。 本论文分为导论、正文和结论三大部分,共13万字左右。主要内容如下。 导论主要阐述选题的缘由及意义、研究的现状、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论文的创新与不足等问题。 正文的第一部分论述了中日两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现状。论文首先对历史认识问题的概念作了界定。然后,阐述了这一历史认识问题所表现的四个方面:日本首相及阁僚政要参拜靖国神社;修改教科书;否定侵略战争性质,美化侵略战争;修改和平宪法及自卫队派兵海外等。 正文的第二部分,从国际体系层次的视角论述了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权力结构发生的变化。提出冷战后东亚地区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是导致两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激化的根本原因。接着具体分析冷战后日本、中国的崛起。日本因推行政治军事大国化导致日本整体国家实力上升。中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实力增强导致中国整体国家实力上升。同时论文将中、日两国整体综合国力的上升作一横向比较,得出中国综合国力上升速度超过日本,引起了日本的恐慌与不安,导致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的分歧增大。最后论文论述了美国在占领日本期间推行的政策和冷战结束后在东亚地区推行的外交战略,是导致两国间的历史认识问题激化的另一原因。 正文的第三部分,从国家层次的视角论述了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对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推行强硬政策的影响。作者认为,冷战结束后,日本国内政局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日本推行的政治改革,打破了自民党与财界的共生关系,导致财界在日本政府制定外交政策时难以发挥有效影响,逐步被边缘化。二是日本推行的行政改革,外务省不断受到执政党和首相官邸的挤压,在外交决策过程中被日益边缘化。作为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在这次行政改革的进程中受到沉重打击,难以在国会内对执政党——自民党形成有效牵制.三是日本经济长期处于低迷状态,新民族主义兴起。日本国内这些重要变化对日本推行强硬的外交政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者同时认为,日本文化对冷战后中日两国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激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正文的第四部分,从个人层次的视角论述了冷战结束后日本在涉及中日两国间历史认识问题上一意孤行的原因。作者认为,个人层次包括日本右翼、日本普通民众、日本首相。冷战结束后,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认识问题上兴风作浪,日本国民对华亲近感下降,日本国民整体保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