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要求着推进和实现农村基层治理的现代化。在这一国家和政府的资源及政策深入乡村的过程中,伴生着村级治理行政化和村干部职业化现象。作为一种在乡村治理和乡村社会转型中出现,并且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象,本文并未对村干部职业化本身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将其作为一种治理转型过程中出现和存在的现象,结合所选取的莱芜区G街道近年来的实践,探讨了村干部职业化现象的产生背景,分析了村干部职业化现象所产生的正负效应,并就乡村治理现代化和村干部职业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具体而言,论文从乡村治理及村民自治的概念、基层民主自治的内涵以及法律规定、村干部与村干部职业化的内涵以及乡村治理与村干部职业化的内在关联分析入手,从乡村社会转型和治理转型、乡村治理行政化趋势加强、乡村治理资磐源配置方式的改变等方面分析了村干部职业化的产生背景,从村干部队伍结构能力改善、落实基层政府工作效率提升等方面分析了村干部职业化的正向效应,又从村干部“双重”角色法理冲突及认同困境、基层政府财政压力加大及村级公共资源配置失衡、乡村治理公共性弱化等方面分析了村干部职业化的负向效应。在此基础上,着眼乡村治理现代化,对村干部职业化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具体讨论,提出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权责清单界分行政自治边界应对“双重角色”冲突、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发挥村民自治效能,完善村干部选任、监督、考核机制,提升村“两委”干部现代治理意识和能力、选聘专职工作队伍、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培育多元主体构建共治格局等路径,在发挥村干部职业化正向效应的同时,有效规避村干部职业化负向效应,从而促使村干部更好发挥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