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校外专题设计研究——以生态系统为例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gyidaocao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具有关心、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为是九年义务教育重要的培养目标”,并且生物教材的设计体系,都体现出“人与自然”教育的重要性,在教材中许多生物实验亦蕴含着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在生物教学中,实验教学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针对开封周边部分地区生物实验教学现状以及教师对校外资源引入教学活动的看法展开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了生物实验专题活动设计。结果显示,调查地区的中学生物实验教学中,师资力量较为紧张,教师授课压力大,生物实验资源紧张;多数教师授课时为采用视频授课或理论讲授,模拟调查类等涉及校外资源的实验,由于条件限制,开展较少;教师会依据教材安排课下实验,缺乏进行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理念和意识,课下实验完成度较低,难以引起学生兴趣;由于中招政策在生物方面的侧重,教师对于未来生物教育充满了积极性,对于校外资源的引入有较高的接受度,乐于尝试适用的实验专题设计。针对调查所发现的问题,本文结合校外资源,以生态系统为设计主线,以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布鲁纳学习理论为引领,展开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生物实验专题设计研究”。依托自然景观、博物馆、研学旅行基地等以趣味性、科学性、开放性、安全性为原则设计了三个专题:生态系统的组成(我是“自然名侦探”)、生态系统的平衡(大自然的“平衡术”)、生态系统的调控(有形的生态“调控”之手)。专题中开展了生态系统组成成分调查、生态系统各成分关系分析、生态瓶设计、水土流失模拟、博物馆参观学习等多个小活动。该专题设计一方面拓展了初中生物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也丰富了生物实验的教学形式。为了更好的进行推广,本文将可利用的校外资源进行分类分析,并以开封市为例设计专题案例。在活动实施中,各位教师可结合本地资源进行置换,专题一、二可换为植物园、公园等,专题三学生的参与更多在人类活动与影响方面,教师可选择相似资源开展,或是向学生进行资料展示。整体设计的可参考性较高,教师因地制宜进行活动开展,在活动中锻炼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利用科学思维进行科学探究,习得系统的知识体系;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家乡文化、感受自然,最终在学生心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环境保护意识。
其他文献
职业院校作为我国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技育与德育”并重,已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领域。但仍有部分职业院校过于重视“技能教学”,忽视了高素质人才需要德育。新时代,职业院校应坚持德技并修培养模式的初心,落实立德树人和全面育人的根本目标。文章针对德技并修延伸视角下的新需求,探讨高职新课程育人模式,在分析传统高职院校育人模式弊端的基础上融合“三维六化”育人模式,构建更符合现代化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育人模式。
期刊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进一步阐明了生物学科育人的基本要求,本文将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理念融入生物学作业之中,针对生物学作业设计研究中核心素养的缺失以及当下在高中生物学作业中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迫切要求,验证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学作业设计的必要性。本文主要进行了以下几个内容的研究:(1)采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内外作业研究以及核心素养的研究现状进行整理分析;(2)
学位
社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知识产生、传播和获取方式的深刻变革,教育作为培育新时代人才的伟大事业,也需要顺应信息化的时代背景。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点”指出要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在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出现了许多新型教学方式,微课程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学习资源也应运而生。微课程以其课程容量小、灵活性和实用性强等优点,深受世界各地师生的喜爱。在我国,微课程也正处于从高量向高质
学位
随着基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能力的培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在初中阶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而且有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所以采取恰当的策略尤为重要。本文旨在借助情境教学探索培养学生生物学习能力的具体策略,为进一步研究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方法作以基础。本文阐述了文章研究背景,初步整理了国内外关于情境教学和生物学习能力的研究进展。分析比较了学习能力的要素构成,在课程标
学位
抛锚式教学模式在西方教育界已经十分成熟,并于上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教育界。近年来关于抛锚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显著增多,研究的领域范围在不断地扩展,然而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中的相关研究并不多。因此,本研究尝试将抛锚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生物学课堂教学,分析该模式下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应用能力、核心素养等方面的变化,以分析抛锚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原则和策略、优势与
学位
学习进阶为学科知识的学习提供了跨年级的视角。我国在基于学习进阶的进阶框架的构建、认知与能力多维度的整合、测评工具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一直很丰富,但这些研究多是针对于学生长时间的学习某一模块或某一核心概念时进行的研究,而构建更细致跨度的进阶框架、规划学生短期学习进程的研究较为稀少;且充分利用进阶框架的生物学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不够完善。新的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与课本均融入学习进阶理论,因此,如何规划学生短期
学位
新课程改革以来,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启发式教学顺应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响应现代教与学强调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要求,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中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十分重要。SOLO分类理论是由教育心理学家Biggs和Collis提出的一种客观判断学生的思维水平的质性评价理论,不仅有助于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有助于教师合理进行教学设计与评价,及
学位
卒中作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疾病之一,由于发病周期短,位置特殊导致手术风险高,术后极易损伤中枢神经,致使神经功能障碍,目前仍然没有合适的治疗方案。溶栓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卒中最直接的方式,但溶栓导致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却不可忽视。环氧二十碳三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是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经细胞色素P450酶(cytochrome P45
学位
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和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现已经成为我国教育领域研究的一个热门主题。生物学本身就是一门自然科学,生物教育也属于科学教育。随着《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普通高中教学的重要和组成部分。HPS(科学史History of Science、科学哲学Philosophy of Science、科学社会学Sociology
学位
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脑肿瘤,通常发病于成年患者中,由于生长位置的特殊性,具有手术切除不彻底、预后效果差及复发速度快等特点。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多采用手术切除伴随放射治疗(Radiotherapy,RT)和替莫唑胺(Temozolomide,TMZ)辅助治疗,但患者总生存期仍未得到显著提高,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