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篇依照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目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路线,提出地方政府能力的构建。在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在本世纪要达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从目前的国情到这个目标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需要全国上下一致努力,更需要政府提升自己的能力。另外,十六大对政府的改革提出明确的要求,政府如何转变职能,精简机构,提高效率,增强调控和服务能力,这都需要对政府能力有一个深度和广度的认识。地方政府本身的职能较多,需要提升方方面面的能力。本篇着重谈地方政府在当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情下,提升政府能力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政策执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地方政府要努力提升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政策执行能力以及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包括: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的能力、市场监管的能力、协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政策执行能力包括:政策解读的能力、对政策的细化分解的能力、因地制宜的执行政策的能力;服务地方社会的能力包括、社会保障的能力、维护社会公平的能力、保障区域稳定的能力。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正经历着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伴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变,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标准就放在了经济总量上,地方政府在追求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总千方百计的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了本地区利益会用不正当的经济或行政手段进行干预,造成经济环境较差,本篇第二部分谈及当前地方政府发展地方经济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地方经济发展环境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地方政府服务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地方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有:地方保护主义,管理秩序混乱;地方政策执行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缺少全局观念,执行手段粗暴,方法单一;地方政府在服务于地方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有:政府信息公开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完善以及应对公共性危机能力和处理能力不足。本篇第三部分创造性的提出了提升地方政府能力的途径,主要有转变政府管理理念、构建学习型政府,地方政府创新。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变是指由全能型政府向有限型政府的转变、由高行政成本政府向高效率政府转变、由从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学习型政府主要有增强政府的比较学习能力、加强政府间的管理经验交流学习、完善地方政府公务人员的学习机制。
本篇在提升地方政府能力方面,独创性的提出了政府自身反馈学习,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流学习,政府间的交流活动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证性,且具有区域性,并非所有其它地方的管理经验都可以完全照抄照搬过来,必须结合地方特点,因地制宜的加以利用。政府间交流,可以是国内与国内的地方政府之间交流,也可以是国内与国外城市之间进行交流,总之,要善于拿来,把最先进的经验,技术引进来,把优秀的人才请进来,只有这样,地方经济才会有更深层次的发展。这对于学习型政府这一理念是一种创新,更是对学习型政府这一理念的有益补充。本篇的第二个独到之处是将“比例原则”这一法学理念引入到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执行领域。这一理念的引入,将对中国公共管理的现状起到一种革新。
地方政府的创新对于新时期的政府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创新就要不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践没有止境,创新也没有止境。创新是来自于实践,只有勤政为民,才能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创新的动力,只有执政为民,才会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创新的灵感。政府创新是政府改善治理方式的流露,是政府管理能力提升的表现,要对政府创新给予肯定并加以支持。
地方政府能力研究旨在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进程中、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全面提升地方政府的能力。对于地方政府能力的研究,是一个具有通性但仍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地方政府在大部分的能力要求方面是具有共性的,但是地方政府能力之间随着区域、民族、文化等的不同而有诸多变化。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为实践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们在新形势下,要敢于创新,不断的提高地方政府能力,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继续保持执政为民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