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朱利安?巴恩斯发表于1984年的《福楼拜的鹦鹉》,被认为是对小说这种体裁界限的挑战。本论文拟从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出发,探讨“戏仿”、“拼凑”、“悖论”和“元小说”手法在《福楼拜的鹦鹉》中的应用及其对揭示小说主题所起到的作用。论文的第一章分析了《福楼拜的鹦鹉》的后现代主义特征:“戏仿”,巴恩斯在内容上对福楼拜的经典作品《包法利夫人》进行了大胆戏仿,戏仿了福楼拜在《包法利夫人》中表现出来的对待资产阶级的态度以及福楼拜关于语言与现实关系的思考;巴恩斯在文体形式上戏仿了人物传记的客观性和侦探小说的叙事模式,通过对文体形式的扭曲变形达到颠覆传统观念的目的。论文第二章分析了小说的另外两个后现代主义特征:“拼凑”和“悖论”。巴恩斯在小说中将“拼凑”这一后现代手法发挥到了极致,他将多种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拼凑在一部小说中,消解了多种文学体裁之间的界限。而叙事视角的拼凑促成了矛盾的产生,使小说产生了“悖论”的艺术效果,这样更加暗示了叙事文本的不可靠性,使小说的意义一直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论文第三章从“元小说”的概念入手,分析“元小说”这种写作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及意义。巴恩斯采用“作者闯入”的方式,暴露出叙事的不可靠性,体现出现实的多样性和多义性。通过分析《福楼拜的鹦鹉》中“戏仿”、“悖论”、“拼凑”和“元小说”手法,我们可以看出巴恩斯敢于突破传统,利用后现代主义的写作手法来展现生活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融入了自己对生活与真实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