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消塞通协定处方口服联合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预防下肢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临床疗效及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采集于2012年06月~2013年03月在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接受人工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2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符合要求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都由同一组医师操作手术,采用相同麻醉方式,拟行同种关节置换患者采用同种手术入路。观察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加口服消塞通协定处方预防血栓,对照组只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预防血栓,两组连续用药7天。两组分别于入院后第1天、术后第3天、术后第7天查患者凝血功能(PT、APTT)、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流变、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下肢周径等5项指标;术后7天统计两组DVT发生率,比较两组预防效果;通过切口引流量、术后出血(切口血肿、瘀斑、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及输血量等指标对比两组安全性。数据获得和统计方法:两组患者性别、病因、年龄、合并症、手术类型、假体类型等计数资料应例数(n)记录;体重、血脂、血糖、血压、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术前hs-CRP、术前血流变、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计数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记录,用SPSS13.0版软件分析数据。结果:1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前一般情况分析年龄、性别、病因、假体类型、体重、合并症、血脂、血糖、血压、手术时间、围术期输血、术前hs-CRP、术前血流变、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数量、血红蛋白计数的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DVT发生率分析观察组DVT发生1例,发生率2.9%,对照组DVT发生3例,发生率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流变学指标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天血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高切、全血粘度中切、全血粘度低切、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血流变学指标相比术后3天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术后7天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4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血小板聚集率分析术后3天两组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较术前明显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血小板聚集率相比术后3天明显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分析两组患者术后hs-CRP相比术前大幅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术后第7天hs-CRP相比术后3天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术后7天相比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6术后下肢周径分析患者3次测量大腿周径不完全相同(F=36.242,P=0.003);2组之间周径整体存在区别(F=25.977,P=0.007);进一步比较后显示术后第7天观察组要小于对照组大腿周径(F=89.824,P=0.000);两种方法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F=25.616,P=0.000)。患者3次测量小腿周径不完全相同(F=51.291,P=0.000);2组之间周径整体存在区别(F=3.694,P=0.023);进一步比较后显示术后第3天、第7天观察组要小于对照组小腿周径(F=45.560,P=0.000;F=87.734,P=0.000);两种方法与时间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影响(F=45.305,P=0.000)。7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凝血功能分析患者术后第3天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0,P=0.147;t=0.821,P=0.417);观察组术后第7天与术后第3天PT、APTT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2.117,P=0.041;t=2.104,P=0.042)。8两组患者输血量、切口引流情况比较术后两组患者输血、切口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别(P>0.05)。9术后两组患者瘀斑、血肿不良反应比较术后两组患者瘀斑、血肿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34;P=0.624)。10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未发生消化道出血、尿血、黑便、颅内出血等严重出血并发症及明显药物不良反应。结论:1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相比消塞通协定处方口服加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治疗能进一步降低下肢关节置换患者DVT的发生率。2消塞通协定处方口服加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治疗1周后能更快地减轻关节置换术后下肢肿胀的症状。3消塞通协定处方口服加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治疗能明显延长PT及APTT,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降低高粘和高凝状态。4消塞通协定处方口服加低分子肝素钙针腹壁皮下注射治疗不明显增加患者出血量,也不增加患者输血量及其他不良反应,中西医结合治疗安全性不劣于单纯西药治疗。5中西医结合预防相比单纯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DVT效果可能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