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古代先民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恒动观的哲学思想指导下,通过漫长时期实践经验的积累,逐渐抽象升华而总结创立的五行学说,对于我国古代各个学科的完善和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行学说的核心内容即是生克制化规律,反映了五行系统内部的自稳动态协调机制。五行学说的创立非一人一时之作。因此,五行系统内部生克制化规律,也不可能是通过五种物质物态间的简单的物理变化而发现总结的。应该从“道法自然”更高的角度去认识这一学说的深刻内涵。这样研究既不失古人本义,又可为巩固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科学学术地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导师高思华教授在多年对气化学说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五行学说的独到见解,他指出:“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是古人在观测气象、物候、地理环境的生化特点基础上逐渐总结发现的。因此,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的‘道之所生’是源出于自然界气象、地理现象的‘侯之所始’。”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试从四个方面加以阐述与印证。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 本文首先将目前学术界对于五行学说的各种不同认识加以综述,通过综述,了解不同学说产生的根源,并揭示这些认识的存在的局限性。 第二部分:介绍导师对五行学说的研究认识 导师高思华教授在深入系统的研究五行学说的形成背景及其实质后指出:五行学说之“道”,是白天地气候、物候的变化规律中归纳抽象而来的,亦即《素问·五运行大论》所谓:“候之所始,道之所生”。因此,导师对于五行学说的科学内涵做出了如下诠释:1、木、火、土、金、水并不是什么物质的名称,而只是春、夏、长夏、秋、冬的气候特点和生化特点的一个抽象用语;2、五行相生规律是对自然界四季五时气候运转规律和万物生化过程的抽象升华;3、五行相克规律是对自然界五气正常制胜规律的抽象升华;4、五行乘侮规律是五气异常制胜规律的抽象升华。 第三部分:本文对导师观点的阐发 基于导师高思华教授多年来对于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科学内涵的深入研究,系统的回顾并探讨五行学说形成的地理、气象学背景,从最基本的自然现象中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五行学说,摆脱了人们对于五行学说旧有的诸多偏见,并进一步论证了五行学说的发现与总结有着深厚的气象与地理学的科学基础,是自然现象的抽象与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