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理论视角下医生相关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分析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sl_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闻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们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了解国内外发生的事件。研究表明报道者可以在新闻报道中表达能潜移默化影响读者的主观评价。马丁提出了评价理论,从不同角度分析主观评价。国内外学者基于评价理论,对多种话语中的态度进行了分析。《中国日报》发表的医生相关新闻报道蕴含着大量态度资源,分析这些态度资源有利于揭示这些新闻报道体现的对医生的态度,也利于解读所塑造的医生形象。本研究的语料是《中国日报》在2019、2020年发表的50篇医生相关新闻报道,通过定量、定性分析,从评价理论的视角探究医生相关新闻报道传达的态度资源的种类和分布特征,揭示这些态度资源的功能。本研究先后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中国日报》在2019年和2020年发表的医生相关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是如何分布的?2)这些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是如何实现的?3)这些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有哪些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这两年的新闻报道对态度的各子系统都有所涉及,积极的态度资源多于消极的态度资源,判断资源的出现频率最高,积极的判断资源多于积极的情感、鉴赏资源,消极的判断资源也多于消极的情感、鉴赏资源,编者注重对安全性、能力性、可靠性、正当性和价值性的评价。这两年的新闻报道展现的态度资源有一些不同。与2019年的新闻报道相比,在2020年的新闻报道中,对安全性和能力性的积极、消极评价增加,对可靠性的积极评价增加,对正当性的积极、消极评价减少。态度资源的实现方式不同。根据被评价的频率排序,2019年的新闻报道主要体现对在城区工作的医生、患者及家属、援外医生、村医和援偏远地区的医生的评价,但是2020年的新闻报道则展现对抗疫医生、感染新冠的患者和抗疫医生的家属的评价。这些改变突出了抗疫医生的不安全感、能力性和可靠性,塑造了抗疫医生的形象,增强人们对这些医生的信心,可安抚人们。这两年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有三个功能,分别是塑造积极的医生形象、体现患者特征和谴责伤医者。本研究通过分析医生相关新闻报道,丰富了对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的研究,展示了如何理解和表达态度资源,利于提高人们的批判意识和阅读、交流的能力,也增加了人们对医生的了解,间接地号召人们理解和尊重医生。
其他文献
通过搜集、分类、研究网络涂鸦作品,以及涂鸦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并对其进行心理学分析,勾勒出涂鸦所折射的人际关系的紧张与焦虑,从而科学地认识与理解网络涂鸦的社会学意义与心理疏导的实践性价值。
大量涉袭警罪的司法判例表明袭警罪中暴力的判断标准模糊已经成为该罪认定的主要障碍。袭警罪保护的是依法执行的公务与警察的人身安全的复合法益。袭警罪的暴力内容限于积极的身体动作,只有对警察直接实施的物理暴力和对其身体产生强烈物理影响的间接暴力才能构成该暴力,不以突袭性为必要。袭警罪对暴力的要求高于妨害公务罪,以妨害警察执行公务且危及其人身安全为最低限度;袭警罪的既遂不要求出现实害结果;袭警罪的暴力对伤害
主要是以建筑工程为例,对工程造价进行相应的论述与分析,开展预结算审核内容方面的研究,针对当前所存在的建筑工程造价审核问题加以论述,并从基本方法与策略、如何实现全面的依据收集、现场调查深入管理以及跟踪审核四部分入手,以此来提高人们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认知与理解,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能够得到提升,在造价管理方面也能够满足科学化需求。
小学阶段对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课堂上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最大化保障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吸收和掌握,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到学习中。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并且指导学生展开针对性的学习,最大化保障学生的综合发展。文章主要讲解了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的开展策略,仅供参考。
近年来,气候持续变化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影响程度不断加深,导致水文气象要素的时空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极端事件发生的概率逐渐增加,这对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积极开展气候变化对径流影响的研究,有助于掌握气候变化环境下流域的水循环规律,这对水资源管理、开发利用及优化配置都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本文以长江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小波分析法、M-K(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
人们对教育客体的认识存在误区,难以突破"教育客体是人"的思维定式,其实质是对客体概念缺乏彻底的理解,没有形成科学的认知,其最大的认识障碍和误区是将"受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等同于"教育客体"。人不是教育客体,但教育客体绝不是"人"以外的物或现象。教育作为"成人"之学,归根到底就是改变受教育者的某种或某些内在的功能性要素,使其更加符合生活和社会的需要。人的内在的功能性要素即为教育客体,其现实的存在形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俄两国政府对双方的文化交往给予高度关注,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频繁。语言是人类沟通心灵的桥梁,文学作品亦是如此,通晓对方的语言,阅读对方的文学作品,是读懂对方心灵,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本篇翻译实践报告选自俄罗斯小众作家叶卡捷琳娜·瓦西里耶夫娜·米赫耶娃的小说集《艰难的爱》,米赫耶娃是一位中学教师,共出版过三部书籍,翻译过一部小说。她的作品在车里雅宾斯克地
为了解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领域的研究趋势,揭示其发展规律,运用CiteSpace对在中国知网检索去重后的230篇CSSCI论文进行研究机构、作者、关键词聚类和时区图等可视化分析,发现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主题的发文趋势上升,但研究机构、作者之间缺乏合作,尚未形成大型合作网络,且研究热点和趋势多与国家政策相关。
现阶段,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过程中存在监管体系缺失、技术滞后、技术人员短缺等问题,文章提出应采取制定闭环的监管体系、组建现代化团队、及时引入现代化技术等措施,形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现代化体系,为加速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保障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以及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奠定基础。
分析乡村文化产业振兴的困境,结合课程思政专题教学实践,探索设计教育介入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教学维度层面提出“大设计”教学实施模式,以设计课程群精准对接产业群,在产业价值维度层面提出“设计教育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平台化”“设计教育助力技能培训”“设计教育助力提升品牌形象”等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乡村地区民众谋求幸福,诠释设计教育课程思政育人价值与社会服务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