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依托交通运输部应用基础研究项目“特大跨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建设基础理论研究”(2013 319 814 040),导师周志祥教授提出装配式钢桁-砼组合连续刚构桥,以期克服常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缺点并明显提高其跨越能力。本文针对跨径布置为193+386+193m的装配式钢桁-砼组合(PSTC)连续刚构桥,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PSTC连续刚构桥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包括:①介绍了主跨为386m的PSTC连续刚构桥的主要特点、构造及施工工序,对其进行了静力分析计算,并结合相应规范对静力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论证了其在静力荷载下的可行性和合理性。②探索了 PSTC连续刚构桥非线性动力模型的建立方法:用不同特性参数的PMM塑性铰来分别模拟预制桥面板、拼接缝及桥墩的非线性特性,借助UCfyber计算获得各种塑性铰特性参数;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模拟PCSS剪力键非线性特性,结合模型试验及实体有限元分析获得PCSS剪力键的非线性特性参数。③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主跨为386m的PSTC连续刚构桥的地震响应进行了参数化分析。分析了三种地震波输入(Ex+0.3Ey+O.3Ez、0.3Ex+Ey+0.3Ez、0.3Ex+0.3Ey+Ez)下的桥梁地震响应,结果表明:当顺桥向地震波占主导作用时,桥梁在9级烈度地区的E2地震作用下,主要表现为桥墩墩顶和墩底区段1Om范围内进入塑性状态;当横桥向地震波占主导作用时,桥梁在7级烈度地区的E2地震作用下,主要表现为边跨1/4~3/4范围内预制桥面板间的接缝开裂;当竖向地震波占主导作用时,桥梁在8级烈度地区的E2地震作用下,主要表现为全桥混凝土桥面板开裂。预制桥面板间的接缝为全桥薄弱部位,在进行抗震设计时可采取构造措施加强。④采用基本峰值加速度PGA=0.3g的E1地震作用,考虑100m/s~1600m/s六种不同地震动传播速度,利用EI-Centro波对主跨为386m的PSTC连续刚构桥进行了顺桥向的行波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针对跨径为386m左右的PSTC连续刚构桥,当行波速度大于400m/s时,应当考行波对桥梁位移响应的影响;当行波速度小于200m/s时,应当考虑行波对桥梁内力响应的影响;当波速在200m/s~400m/s之间变化时,可近似采用一致激励进行桥梁地震响应分析,误差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