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克孜尔石窟的考察与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gangm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石窟,它以多姿多彩的佛教壁画而闻名于世。2013年新疆龟兹研究所申请将克孜尔石窟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项目。此项目申请后,克孜尔石窟进一步获得了国内外文化遗产机构的高度重视。佛教石窟是开凿于河畔山崖的佛教寺院,佛教寺渊源于印度。中国兴建石窟寺始于3世纪,到5-8世纪兴盛,此后逐渐衰落。我国各地现存石窟遗址的壁画内容非常丰富,是研究中国古代经济、政治、宗教、美术和建筑工程等诸方面不容忽视的图像资料。克孜尔石窟从三世纪开始开凿,一直到八世纪为止,伊斯兰教传入后停止开凿并走向衰落。19世纪初,人们在克孜尔境内发现了克孜尔石窟遗址和婆罗谜文、梵文的佛经残片。从此,克孜尔石窟开始引起国内外学者们的重视。19世纪末世界上掀起了亚洲腹地探险热潮,英国、日本、法国、德国和俄国等国家的探险家和考察队均到此地进行考察。这些探险家记录下来的专著、游记和回忆录为研究库车与周边地区的历史文化提供了很重要的资料。本文以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期为重点探讨,主要论述克孜尔石窟的兴衰以及重新被挖掘和外国探险家在克孜尔石窟进行的各类探查活动。研究重点是探险家的考察活动与石窟的发掘,当地政府和本土人民对克孜尔石窟的关注,解放后克孜尔石窟的开发与研究等。本篇论文分为五章,第一章由引言、国内外研究概述、基本文献、研究方法和意义等部分组成。第二章探讨克孜尔石窟的开凿、兴盛和衰落过程。第三章中主要分析了各国探险家、考古学家在克孜尔地区的探险活动和对社会带来的影响。第四章是当地政府与百姓对克孜尔石窟的态度。第五章是解放后克孜尔石窟的保护与研究工作的趋势、前景展望等。本文主要以文献学、社会学、考证法和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梳理近代克孜尔石窟的考察,分析西域史以及龟兹地区的社会发展。此研究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克孜尔石窟的研究价值和文化地位,不仅对龟兹地区的宗教史研究,还对西域文化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亚伯拉罕·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是一篇经典的演说词,其中译本有很多个,但并不是每个译本对都能做到对原文最大程度的忠实。本文选取了张培基、许渊冲和石幼珊的译文作为文
各种染料废水的净化已经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氧化石墨烯(GO)巨大的比表面积赋予其极高的吸附性能,所以它在各种废水的净化处理中都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由于氧化石墨烯表
为实现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全面提升和优化,进一步提升系统的业务覆盖和应用水平,加快建成世界一流网络学习平台,有效缓解结构性超缺员,建立科学、规范的全员绩效管理体系
随着我国建筑工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筑工程也逐渐由现场施工转为工厂化预制加工的生产方式。尽管,对于后者而言,前期建立工厂以及购买设备的资金投入比较高,但实际工程数据表
作为公共管理研究的重要内容,公众参与正日益受到关注。经济多元化、政治民主化发展促使公众自主性不断提高,这就要求政府在城市管理行政综合执法工作中更多地考虑公众的利益
文本细读原是新批评理论下的一种文学批评方法,后来借用到语文阅读教学中。在语文课程视域下进行文本细读既强调关注文本的微观部分,又强调要从宏观上驾驭文本,以期实现微观
关于国家安全和国家安全观的论文和专著虽然为数不少,但是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这一视野,透过国家性质和国家组织形式对国家安全形势和国家安全观进行系统论述的文章据本人了
目的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农村妇女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1148例农村妇女患者实施宫颈癌筛查。针对HPV阳性结果患者实施TCT检查、宫颈活检检查。结果高危型HPV
在信息化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的变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一个核心竞争因素。企业为了解决原有的层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在现代企业环境下面临的难题而采用扁平化的管理,
秋季的气候是处于“阳消阴长”的过渡阶段,立秋至处暑,秋阳肆虐,温度较高,加之时有阴雨绵绵,湿气较重,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故有“秋老虎”之说。“白露”过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