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RP)是一种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s)发生进行性退行性变的视网膜变性疾病,具有显著的遗传倾向。其临床特点是双眼视野进行性缩小,进而累及中心视力,最终导致视力丧失。到目前为止视网膜色素变性仍被WHO划归为不可治疗盲,没有一个理想的治疗方法,因此视网膜色素变性的治疗于成为眼科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临床可以推荐的治疗手段仅仅是维生素A和中药治疗,不能完全阻止病程的进展,而且药效非常有限,甚至可以说是“聊胜于无”。神经营养因子是一类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一系列干预视网膜变性类疾病的动物研究显示:神经营养因子具有神经元保护作用,神经营养因子有望成为治疗RP的有效手段。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CNTF)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的分化、发育,对神经元损伤后的存活,轴突再生都有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本研究通过CNTF玻璃体腔注射观察其对视网膜色素变性小鼠模型(rd mouse)的治疗作用,以及在ARPE-19细胞中表达后的生物学效应,探讨其作用机理。 研究方法: 第一部分:将出生10天(P10)rd小鼠随机分成三组,CNTF治疗组、伪治疗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组和伪治疗组的玻璃体腔分别注射鼠CNTF和磷酸缓冲液PBS,分别在出生后14、18、22、30天麻醉小鼠后行视网膜电图(Electroretinograph,ERG)检查,过量麻醉处死小鼠,摘取眼球行光、电镜检查、视网膜外核层厚度测定和TUNEL凋亡检测。 第二部分: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小鼠CNTF野生型全长编码序列,体外定点突变获取截短型CNTF的互补DNA(complementary DNA,cDNA)编码序列,将上述两序列分别克隆至pTracer-CMV真核表达载体,转染